城市环境设计

空间设计与评估研究

  • 室内环境对老年人关节炎的影响路径及效度

    喻伟;张彦;周海珠;杨晓娟;陈燕语;

    温度、湿度等已被证明是影响老年人关节炎症状的显著因素,但其对老年人关节炎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晰。本研究开展中国四大气候区的横断面研究及重庆地区全年老年人住宅长期纵向追踪研究,旨在探索室内环境影响因素对关节炎症状的影响路径和效度。结果显示建筑特征、生活方式、暖通空调使用行为等与老年人关节不适显著相关,各影响因素中生活方式对关节炎症状的直接影响最强,其次是室内潮湿和寒冷暴露,路径系数分别为0.178,0.155和0.143;长期追踪研究验证了室内环境动态变化对老年人关节炎疾病的显著影响,研究为适老化建筑中健康室内环境营造提供了参考。

    2025年02期 No.15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 全龄友好视角下社区级中心公共空间建设研究——以新加坡镇中心为例

    汪丽君;史景瑶;曹语芯;

    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对公共服务空间人性化建设提出新要求。社区级中心公共空间作为居民使用频率较高的服务设施集成场所,其全龄友好建设对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全龄友好视角,通过梳理分析新加坡在社区级中心商业空间、交通空间、活动空间、绿色空间的建设情况,提出其遵循的代际包容、安全易达、开放共享三项原则,最终对我国社区级中心公共空间的建设提出建议。

    2025年02期 No.154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具身性”幼儿园活动空间营造

    付瑶;刘乐鸣;林佳兴;

    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演进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幼儿教育环境的设计逐渐迈向以儿童体验为核心,强调空间环境应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支持幼儿通过身体探索世界。在此背景下,具身认知理论为幼儿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该理论强调认知并非仅限于大脑思维活动,而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共同构建。本研究根据具身认知理论,对幼儿园活动空间进行了分类,从方位知觉、立体知觉、大小与形状知觉三个方面提出促进认知发展的“具身性”空间营造。为幼儿的成长发育提供支持,并为幼儿园活动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指导。

    2025年02期 No.154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 性别差异视角下老年公寓室内空间优化策略

    高雅娟;于戈;刘滢;

    近年来世界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人口女性化日益加剧,老年公寓作为重要的养老设施,其空间设计与优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然而,传统的适老化设计往往忽视了性别差异,大量“去性别化”空间的存在导致大量老年公寓空置率较高、服务效能低下。本文以性别差异的视角,选取哈尔滨市四家老年公寓,通过行为观察法收集行为规律数据,归纳得出老年人行为空间偏好特征,提出性别差异视角下老年公寓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老年公寓更精细化和人性化设计做出有益的探索~([1])。

    2025年02期 No.154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 地胶和地毯无障碍防滑性能指标实验研究

    贾巍杨;吴艾泽;任志明;王新睿;张小弸;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易发生跌倒伤害的问题,须重视地面防滑性能设计。在无障碍视角下,梳理了国内外标准规范和学术文献对建筑室内地面防滑性能关键指标摩擦系数COF的研究动态,发现在乘轮椅通行、区分材料以及轮椅坡道地面领域存在研究缺失。基于研究需求,设计了人类工效学主客观综合评价实验方案,邀请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模拟肢体障碍的受试者,针对地胶和地毯材料,开展满足乘轮椅者水平和标准坡道通行的COF指标数据实证研究,获得了COF指标建议设计取值。结论为室内地面水平、上坡道、下坡道通行的COF值,地胶分别为0.50、0.50、0.74,地毯分别为0.60、0.60、0.90。期望能够为相关标准修订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2期 No.154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认知症特色化居家适老化改造——评估工具与改造后效研究

    李佳婧;贾琴心;秦岭;毛宏达;邵明珊;

    我国已迈入深度人口老龄化阶段,认知症患病人数正在快速增长。当前,绝大多数认知症老年人为居家照护,对空间的安全性、可识别性有较高要求。已有居家适老化改造相关政策、研究与实践对认知症老年人特殊需求考虑较少。本研究依托认知症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公益项目,开发了《认知症特色化居家适老化改造入户评估工具》,通过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认知状态及居家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为其匹配适宜的改造方案。对250户家庭的改造前后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该工具能有效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为之匹配适宜的改造措施。在改造后效方面,扶手类和消防类辅具使用率高,而记忆辅助类和生活类辅具使用率低,辅具使用率与老年人的身心功能衰退程度正相关。研究认为认知症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中辅具选型设计应考虑安装便利性、简洁易懂性和美观性,安装后需增强工作人员的演示与引导,对不同认知障碍程度的老年人需提供差异化改造。未来还需进一步提高家庭照护者的辅具使用及学习意愿,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对认知症居家环境改造的认识,提升其居住环境质量,更好地支持认知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减轻照护者负担。

    2025年02期 No.154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0K]

功能配置与分布研究

  • 基于差异性需求的深圳长者服务点功能配置分析与优化策略

    蔺佳;王墨晗;李晋琦;马航;

    长者服务点是深圳市社区养老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间可为社区中的老年人就近提供生活、保健康复、娱乐等服务。大部分长者服务点由社区旧的养老设施升级而来,由于建设规范不全面,导致目前升级改造过程中部分空间闲置。本文从老年人的差异性需求出发,比较深圳市商品房、城中村社区老年人对长者服务点功能配置的差异性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对两类社区中的长者服务点的功能配置进行优化,为深圳市相关规范的完善提供参考,对深圳商品房社区和城中村社区的长者服务点建设或改造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025年02期 No.154 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7K]
  •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老年人生活圈便利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吴芳凝;赵伟;陈非;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提升老年人生活圈的便利度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的关键议题。本文以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和河东区为研究范围,构建了老年人社区生活圈便利度的评价方法,并采用决策树模型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容积率、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是影响老年人生活圈便利度的关键因素,其中容积率重要性最高,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次之,住宅区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和距最近地铁站距离重要性相对较小。本研究为老年友好型设施布局提供了参考,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2025年02期 No.15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 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视障者出行需求和设计研究——以上海市L社区为例

    郑钰冰;姚栋;原帅;王利锟;

    随着“包容性城市”理念的日益发展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不断完善,视障者的出行需求与无障碍环境改造逐渐引发关注。既有研究表明社区层级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针对视障人群的定制化研究较少,且局限于特定场所设施的设计。以上海市L社区为例,针对生活圈内公共设施与社区道路无障碍环境总结现状问题,并使用KANO模型分析视障者的出行需求,提出优化社区设施、完善道路环境、增强感官补偿与智慧出行科技的优化策略。

    2025年02期 No.154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历史与理论研究

  • 生活圈理论发展及应用研究

    张昕楠;王凯铭;

    针对近年来生活圈理论的相关研究,文章归纳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研究”“生活圈测度评价”“生活圈适老化”“生活圈规划”四个热门研究方向以及“线上生活圈”“乡村生活圈”“生活圈收缩”等研究趋势。通过分析其在国内外国土规划和城市住区层面的应用实践,研究揭示了国内生活圈规划实践中,由于片面依赖服务设施覆盖半径、人口规模、出行时间等数据性指标,而造成偏离“以人为本”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聚焦于新工具和新方法在服务设施配套方面的运用,从而促进多元化、精确化生活圈的建立,使其回归“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同时探讨了未来生活圈理论的发展方向。

    2025年02期 No.154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2K]
  • 英国建筑文化遗产科普经验与启示

    胡欣萌;张龙;

    在全域科普的大背景下,如何整合建筑文化遗产专业资源,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步发展,向公众讲好中国建筑与遗产保护故事,让公众深切感受到中国古建筑之美成为重要的议题。文章首先探讨了我国建筑文化遗产科普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在对英国建筑文化遗产关于社会力量与公众参与、政府支持与法律保障、媒体传播与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普保护措施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历史建筑保护体制、加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遗产教育培训专门化、打造科学传播融媒建设等一系列适用于我国建筑文化遗产科普启示,旨在帮助中国建立更为有效的建筑文化遗产科普体系,使建筑遗产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同时促进文化传承和教育普及。

    2025年02期 No.154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基于建筑遗产数字化技术的乡村文旅发展策略研究——以晋江福林村为例

    王量量;黄文灿;韩洁;

    传统建筑的“活化”不仅是文化遗产传承的需要,也是推动乡村文旅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应用与转化正在重塑乡村文旅产业的业态,开辟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境界。借助虚拟现实、数字展播等技术手段,数字技术为乡村建筑遗产的“焕发生机”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本文从建筑遗产数字化入手,通过村落-建筑层面探讨传统村落文旅发展的应用路径,并结合案例晋江福林村的实践,提出遗产数字化活化的应用策略,为福建乡村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02期 No.15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基于场所记忆理论的工业遗存重构与生长——以天津市第一机床厂更新改造设计为例

    张雅卓;郭俊杰;李哲;邸琦;

    基于场所记忆理论,研究城市转型背景下工业遗存的活化实现路径,提出场所记忆调研、资料整合与要素提取、价值评估、制定实施策略、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的技术路线。以天津市第一机床厂更新改造设计为例,研究工业遗存重构与生长的规划设计策略。介绍项目的总体保护策略、原貌保留建筑方案、保留改造建筑方案、再利用改造建筑方案、材料再利用方案,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No.154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0K]
  • 长沙五一广场1979—2019年商业空间演变研究

    黄思洵;王蔚;金业琴;赖文波;

    作为长沙核心商圈的代表,五一广场近四十年的空间重构历程与城市现代化进程高度同步,为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商业格局转型提供了重要样本。本研究整合地方志考据、空间测绘数据及口述史资料,将五一广场1979年后的演进轨迹划分为三个特征鲜明的阶段,并基于多主体互动视角,从城市、建筑和人群三个层面切入,系统总结了五一广场商业空间在不同阶段的演变特征与规律。这有助于理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演变,为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2025年02期 No.154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 信息-实体交融背景下城市实体餐饮空间人气的影响机制探析——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肖奕均 ;苑思楠;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餐饮行业广泛应用,餐饮空间格局受到深远影响。根据中心地理论,餐饮设施的地理区位优势是影响消费者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而网络点评平台提供的餐饮商户信息和消费者点评使得餐饮商户能够突破真实地理空间的限制,影响真实城市空间区位的重要性,实体-信息空间相互交融。尽管已有学者关注到虚拟信息空间与实体地理空间的链接机制,但对餐饮商户的区位优势和网络平台影响的比较与深入探讨尚不充分。本研究以道路可达性和网络口碑为切口,对不同类型餐厅的受欢迎程度的影响机制进行比较与分析,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对城市实体空间和餐饮业的影响。研究采集了2022年大众点评天津市六区的餐饮商户数据,并建立了餐厅受欢迎度和网络口碑评价指标,而后利用城市网络分析(UNA)计算了城市道路中心性,并综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以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两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网络口碑对餐厅受欢迎度的影响在城市尺度更为显著,尤其对休闲餐饮影响最大。中餐受欢迎度更依赖于道路可达性,特别是在小尺度范围内,而异国料理则更受大尺度范围上的道路可达性影响。研究为城市规划者和餐饮业经营者提供了新的见解,深化了信息技术与实体空间交融的认知。

    2025年02期 No.154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 基于骑行尺度的共享单车停车空间优化研究——以重庆市大学城为例

    崔潇方 ;马梦雅;金珂;黄海静;郑颖;

    共享单车散乱停放问题不仅影响城市交通,也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投放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大学城轻轨站附近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共享单车微观尺度停车现状和停车行为分析。研究发现,停车空间设置和共享单车的不对应性是影响共享单车散乱分布的重要因素,根本原因是未满足和遵循使用者的停车行为需求。共享单车停车具有以下特征:分布存在空间不均衡现象,并且与路口、建筑入口、公共空间入口存在很强的关联性;随着使用者对停车空间安全性需求的降低、便捷性需求的增高,心理距离也发生变化。根据以上特征总结出共享单车停车空间的划定策略,并结合数学模型对实际地块进行优化。

    2025年02期 No.154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 供需平衡视角下未来社区养老设施配置均衡性研究——以西安市城四区为例

    张德帅 ;陈晓键;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阶段不匹配,整体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未来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攀升,养老压力将进一步加剧,高质量的设施供给和配置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抓手。文章以西安市城四区为例,利用“七普”数据、POI兴趣点、AOI兴趣面等多源数据,运用队列要素法、GIS空间网络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2035年的老年人口和社区养老设施服务覆盖率情况进行精准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走访以及GeoDa技术对设施配置的均衡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35年西安城四区80%以上的街道老龄化率超过14%,成为“老年型Ⅲ型”街道,仅有六成街道能实现社区养老设施服务全覆盖,未来设施配置整体更为均衡,但仍有约20%的街道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其中碑林、新城两区的部分街道未来仍存在设施供给缺口,建议在城市更新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完善补齐。

    2025年02期 No.154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 基于多维空间公平评价的天津津城养老设施供需均衡研究

    刘玮琰;李津莉;米晓燕;

    实现养老设施供需均衡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如何以需求为导向,精确评估并公平分配养老设施资源成为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时期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衡量养老设施空间公平性的评价方法,紧密结合天津津城区域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考虑空间尺度(区域、街道以及300m生活圈网格)、空间类型(单元空间以及连续空间)以及时空变化(需求动态增长)构建多维空间公平评价框架,分析区域内两大类三小类养老设施在分配公平与机会公平的不同表现,作为供需优化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地区与养老设施之间普遍存在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街道级机构设施在供需匹配上存在边缘区与中心区的明显失衡;社区级设施在不同人口密度下的生活圈尺度网格达标率多数低于50%,存在普遍短缺;面对老年人口增长趋势,供需关系变化存在地域差距。这项研究将帮助城市规划和管理者定位服务空间不公平的区域和具体问题,从而为在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层面优化供需关系提供决策支撑。

    2025年02期 No.154 12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9K]
  • 建筑类型学视角下建筑空间营造初探

    薄宏涛;邓雷;桂汪洋;

    现代主义风格和全球化趋势使建筑领域面临丢失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可能。建筑类型学,以其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对传统的探索,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通过回顾类型学的发展和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结合重庆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和广州万顷沙服务区的设计案例,分析了其在载体转译、空间转换和符号呈现等方面的应用。在设计中提取原型,追溯集体的历史记忆,再结合原型的时代化表达,呈现出新的建筑面貌,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No.154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建筑设计研究

  • 学习空间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区优化设计研究

    范静;陈嘉健;苏平;

    教育需求的发展推动了校园学习空间的转变,当代的学生社区不仅是居住空间,也是融合了学习和生活需求的教育客体空间。针对目前高校建设在学生社区的策划、规划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国内三种类型高校学生社区的深入调研,探讨适应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社区关键设计要素,分析学生社区叠加了学习功能后的优化设计路径:在策划可研阶段中,提高建设指标是保证学习空间品质的基础;在校园规划阶段,控制社区规模是营造社区归属感的关键;在建筑设计阶段,塑造开放多元的学习场景将促进学生的显隐性学习。

    2025年02期 No.154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基于光环境优化的柔性动态建筑表皮多目标寻优与评价

    纪硕;王一粟;冯刚;

    柔性动态建筑表皮是一种利用材料形变响应环境变化的新兴动态建筑表皮,可以有效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建筑运行能耗。但此类建筑表皮相较于传统刚性动态建筑表皮更为复杂,应用和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文章根据运动模式不同对柔性动态建筑表皮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类型表皮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帕累托前沿和TOPSIS排序的多目标形态寻优与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建筑设计前期可为建筑师提供科学、高效的表皮选型指导,优化光环境性能并平衡多目标需求。

    2025年02期 No.154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作品赏析

  • 历史街区的新生——启明里49号

    罗国志 ;叶任婕 ;孔泽诚 ;罗杰嵘 ;李继津;

    <正>背景项目位于江门市旧城片区,是江门重要的华侨古村之一,场地被历史建筑包围。启明里49号原先是一栋在20世纪80年代重建过的居民楼,形态与周边历史建筑有较大不同,业主选择在原场地拆除老建筑后重建。我们接手项目时建筑主体已完成,新建筑根据当地对历史风貌区的规定,在原址边界上筑起并在立面以及阳台形态上与旁边老建筑保持一致,建筑内部空间尚未成型。

    2025年02期 No.154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3K]

  • 刊首语

    冯刚;陈非;

    <正>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要求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方便地参与社会生活。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202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提出了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等目标。

    2025年02期 No.15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 2025杂志征订

    <正>征订热线024-23280035坚持专业·时尚路线关注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师报道人物·作品·思想衷心感谢您对《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正是您的关注,让我们砥砺前行;正是您的支持,让我们精益求精。为更好适应市场需求,贴近建筑行业中新技术、新思想、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从2025年第1期起,《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改版后,单数月内容仍为建筑人物专辑,双数月更新为建筑作品研究和设计思想理念。2025年,杂志的选题内容、栏目设计、版面设计等方面都将进行升级,以崭新的形象面向广大读者和作者,提升广大读者的阅读体验。单期定价由176元下调为88元,全年定价保持不变。

    2025年02期 No.154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