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设计

UIA-霍普杯2020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 竞赛任务书

    <正>竞赛宗旨建筑进化的过程在于对现状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所处时代的回应。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建筑师面临的课题。在支离破碎的城市、无序的乡村里寻找与构建具有场所感的人性化空间;在信息时代,体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在建筑学教育体系中,将设计理念与扎实的建筑学功底有效地结合,是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秉承的主旨。竞赛要求参与者不断追问与探索建筑发展之路,探讨当代人对建筑与环境的复杂性需求,关注特定场所及其中的事件,构建具有生命的城市与建筑空间,并寻求适宜技术使方案具有可实施性。

    2022年01期 No.13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自选、备选用地的摹本——杨柳青背景资料

    <正>西青区是天津市独具历史底蕴的地区之一,“崇文尚武”是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这里更是因文化而兴,遗留至今的杨柳青文昌阁见证了几百年来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杨柳青元宝岛是大运河历经改道形成的岛屿,岛上矗立着唯一的建筑——拥有五百年历史的文昌阁,是京杭大运河在天津杨柳青时代交替的重要见证。元宝岛作为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肩负着以文化为载体,传递文化精神的历史使命和衔接运河两岸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2022年01期 No.135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评审现场

    <正>~~

    2022年01期 No.135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沃尔夫·德·普瑞克斯深度解读2020霍普杯

    沃尔夫·德·普瑞克斯;

    <正>城市居民心中的裂痕“在不久的将来,多数人将在城市环境中居住和工作。”“城市规划者及市民必将为起落变化的城市化承担责任。”“城市本身只是石头、混凝土、沥青和钢铁毫无意义的堆砌,但城市居民追求生活和设计的自由意志正面临着来自瞬息万变的城市社会的冲击。”“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拥有高度自由且知道如何使用自由的人。与其说是对建筑物物理上的翻新——如对历史古迹的保存——或是对破败建筑物的所谓‘振兴’——不如说是对城市居民的‘复兴’。”

    2022年01期 No.135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城市之谜&迷之城市——2020年评委执行主席崔愷竞赛解读

    崔愷;

    <正>关于题目——城市之谜&迷之城市崔愷:因为城市是很复杂的,所以它自然是一个谜。如何观察城市、解读城市以及适应在城市当中生活是其中居民一辈子都需要做的事情。迷之城市则是城市设计者,城市建设者要创造一个怎样让人着迷的城市,或者说让他人有更多的想象力。以及我们也设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让大家不断地、可持续地共享。我认为这些大概便是题目的逻辑。关于设计内容-媒体文化中心崔愷:今年的设计内容是媒体文化中心,但它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一个建筑,甚至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群,而是渗透在城市街区中四块用地上的一系列城市策略。

    2022年01期 No.135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城市之谜&迷之城市——2020年评委会成员龚俊专访

    龚俊;

    <正>“一个世纪以前,全球上只有约1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上升到75%。”在过速增长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必然的状况下,我们应当如何分析和理解城市、建筑与其居民之间的互动?2020 UIA-霍普杯我们以“城市之谜&迷之城市”为题。在这场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能够为居民、为城市做些什么?本次我们对话UIA-霍普杯评委龚俊先生,一起来探讨这场有关城市的话题。

    2022年01期 No.135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获奖作品名单

    <正>~~

    2022年01期 No.13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6K]

UIA-霍普杯2020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_一等奖

  • 古城起搏器

    黄路遥;王居鹏;刘骥鑫;郑晓琪;王世良 ;李竞一;

    <正>设计说明本次设计位于西安古城内部,由于古城内部商业建筑以及行政建筑的特性,设计需要首先确定设计场地位置。设计通过Pedsim行人模拟软件,对于古城内各个行人聚集点的行人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设计得到了古城内部行人主要的移动路径。通过这些路径,设计将确认设计的具体场地。

    2022年01期 No.135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9K]

UIA-霍普杯2020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_二等奖

  • 连接过去和日常的云

    陆奕霖;曾钰峰;黄仕涛;向科;

    <正>设计说明2020年的竞赛主题是“城市之谜&迷之城市”(City Puzzle&Puzzle City)。当时对于“Puzzle”这个词的中文释义大家是有不同看法的,并且一度争论不休。大家仔细研究了近现代城市发展思潮,以及蓝天组的相关理念及作品,最终达成一致——“Puzzle”的另一个意思是拼图——“Puzzle City&City Puzzle”与解构主义不谋而合。

    2022年01期 No.13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5K]
  • 衍聚-倚巷折坊(10°空间)

    朱占威;梁维维;汪银月;张小庆;杨雷鸣;吴华英;

    <正>设计说明我们选定将高层住宅作为城市漠然化现象的突破口,因为高层住宅的公共走道空间对于交往空间的利用最为缺乏,能够突出重点问题。我们截取一段高层住宅的四层,发现原有每层的交通走道空间随着以垂直枢纽一边外墙体和相对一面的外墙体为限定实体的倾斜,层与层之间公共走道部分间的渗透性越高,联系越发紧密,多次尝试后在确定总体倾斜为10°时,原有每层的公共走道在空间和基本面上连为一体。并没有额外增加交互空间,但将每层的走道空间整合成兼具有交通功能的半室外交互空间,又保证原有住宅在垂直方向的私密性。以此为单体改造后的文化活动空间也适用此形式。于是群体以原有地铁站为中心规划出如当地原有古镇聚落形式的城中聚落,并以此进行思考。

    2022年01期 No.135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2K]

UIA-霍普杯2020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_三等奖

  • 迷宫城市——一种新的都市语法的设计研究

    骆肇阳;薛名辉;董琪;

    <正>回归“身体”的设计对于“城市之谜&迷之城市”本身的理解,我的出发点从其对立面——一个没有“谜”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对于我而言,“谜”是一种“搜寻的乐趣”,一种激活身体的“催化剂”。当下,城市的同质性让我们失去了发掘城市乐趣,湮没于数字时代下虚拟世界的乐趣中,过于依赖视觉并不断消耗视觉的寿命,弱化了身体其他的功能。身体的原始性逐渐退化,譬如跑与跳,仅仅在健身房进行强化,而非享受身体活动的乐趣,精神的乐趣与肉体的乐趣无法共鸣。实用的建筑开始让身体变得麻木不仁。

    2022年01期 No.135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4K]
  • 赛博异托邦——可移动的公平野兽

    范兆祥;刘梦萱;

    <正>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在我们之外吸引我们的空间,恰好在其中对我们的生命、时间和历史进行腐蚀的空间,腐蚀我们和使我们生出皱纹的这个空间,其本身也是一个异质的空间。换句话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一种在其内部人们有可能确定一些个人和一些事物的位置的真空中。我们不是生活在流光溢彩的真空内部,我们生活在一个关系集合的内部,这些关系确定了一些相互间不能缩减并且绝对不可迭合的位置。——米歇尔·福柯

    2022年01期 No.135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5K]

UIA-霍普杯2020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_优秀奖

  • 广普城市

    张智林;陆伟;吴亮;

    <正>设计说明场地选址于天津市杨柳青镇,杨柳青镇拥有千年的历史,其历史文化、版画艺术、风俗民俗、民居建筑等已成为城市可识别性的重要载体,这就是构成一座城市的特定符号,即SOMEWHERE。与杨柳青历史文化相左的是,现在“广普城市”从城市可识别性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它是没有历史的城市,却又足够的容量,海纳百川、自我革新,这成为解决城市人口问题和城市扩张的重要方式,“广普城市”构成的是解决现代城市扩张的一种基本方式,即ANYWHERE。

    2022年01期 No.135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4K]
  • 经验之外的类比——适应即时性城市模块运转系统

    王佳琦;姜晚竹;王子乾;

    <正>设计说明当天文学家拿着用150年前发明的望远镜观测得到的结果,争相讨论各自观点、发表论文著作并不断研讨、反复抽象升维,我相信宇宙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近代的建筑学语境正是如此,它过分强调了向过去看的重要性。复杂又晦涩的理论是建筑学发展的桎梏,停留在哲学语法中的内卷化理论是建筑学的虚伪原罪,是时候为建筑师着手打造全新的“望远镜”。

    2022年01期 No.135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 重连童年

    许佩瑶;仇诗语;王心;李佳颖;魏晓宇;

    <正>设计说明收集城市的童年:我们需要追溯童年,我们不得不追溯童年。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童年根植于城市的童年里,也是因为“童年”总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是影响一生的记忆。Ellin,N.《后现代城市主义》的作者说,人们在一个逐渐失去意义并且变得令人不安的世界中,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有意义的、安全的那一部分。城市中的经久性空间(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空间)便是这样一种“安全元素”。我们需要寻找充斥我们的童年却又逐渐疏远的城市经久性空间,去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

    2022年01期 No.13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 “引力场”之城

    张晨;洪侃;卢昱;薛名辉;

    <正>设计说明如竞赛题目中所说的那样,在全球城市惊人的日渐趋同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与城市之间其实形成了一种疏离感,人们可以轻易地找寻到各种各样的“空间”,但又很难找寻到让自己有归属感的“场所”。城市对于居民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对于杨柳青这座古镇来说,它本身具备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城市特色,拥有成为“场所”的潜力,只是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让它的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更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2022年01期 No.13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风车之城

    吴佳怡;陈珊;

    <正>设计说明现代城市的各种疾病大多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策略应对人口压力。在过去,我们只考虑如何把建筑堆得更高,让更多的人使用,而忽略了人类生活的规律。这最终导致面对人们被迫适应建筑的事实,而不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而建造。受传统住宅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启发,我们设想将城市变成一个巨大的综合体,人们可以在这里实现生产和日常生活和消费在同一栋楼。城市和建筑融为一体。

    2022年01期 No.135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UIA-霍普杯2021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 乡村,即未来——2021年评委会主席雷姆·库哈斯(团队)专访

    雷姆·库哈斯;

    <正>UED:为什么您认为乡村是未来?库哈斯:可能在15年前或12年前,我有一种直觉,在建筑实践和学术交流中,我感觉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市上,这真的很奇怪,他们只讨论城市问题和城市的未来。这种直觉,让我开始关注乡村并有不少领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应该是,如果你放眼看世界,城市只不过是些极其微小的碎片,而真正塑造整个世界的其实是乡村,所以我开始意识到学术界考虑的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世界的大部分仍有待探索,而这一大部分不仅没有被正确认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不能不说让人匪夷所思,那是当时一开始的情况,如果我们现在用心去关注一下,就看最近四个月,你会发现在德国、波兰、荷兰、俄罗斯、

    2022年01期 No.135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 乡村困境——新乡村规划——2021年评委会执行主席崔愷专访

    崔愷;

    <正>UED:今年霍普杯邀请库哈斯作为主席,他制定的“乡村困境——新乡村设计”赛题是希望学生能给予一些思路,为未来乡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让乡村走出现在的发展困境。您如何看待今年霍普杯库哈斯有关“乡村”的赛题呢?崔愷:今年库哈斯先生选择这个题目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前几年在很多学术的场合听到库哈斯先生的演讲,他都讲到了乡村的问题。这一次他选择乡村题目,有了比较细致的解读,当真正了解他的想法后,我觉得解读本次竞赛主题有两个方向。第一,对人类未来来说,作为占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广博的乡村,是应该受到建筑界重视的,而不仅仅是重视小范围的城市。所以他认为建筑学的研究不应该集中在城市而是应该考虑到乡村。今天无论城市病也好,还是人类面对的自然环境、碳排放的问题,实际上可能很多解决办法也会来自对乡村的研究,这当然是一个很宏大的目标,也很有前瞻性。

    2022年01期 No.135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 关于霍普杯竞赛及建筑教育的探讨——2021年组织委员会主席孔宇航专访

    孔宇航;

    <正>UED:关于本次霍普杯竞赛的主题“乡村困境——新乡村设计”您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孔宇航:这个话题是目前中国的热点问题。因为在经过40年的城市增量建设之后,我们的乡村是一个被遗忘的地方,这个竞赛题目激起我们全国的大学生能够重新把它作为一个设计思考的范畴,希望学生不要把它理解为一个乡村规划,而是一个乡村的整体的创新策略,以及怎样通过建筑的方式,或者是城市规划的方式去解答。UED:中国的乡村正在经历技术变革,不同地区的乡村又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您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地域性的差异该如何被考量?孔宇航:从两个点去说,一个是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乡村肯定是面临数字跟信息时代的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材料的应用,同时,它有它历史的层面,我们怎样进一步去发展各个地域、各个乡村的地域特色,怎样去通过当代的手段去还原历史的面貌,这是传统乡村建设的传承跟当代先进的理念或者计算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我们这次竞赛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2022年01期 No.135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 关于霍普杯竞赛探讨——访UIA-霍普杯2021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评委

    <正>UED:关于本次霍普杯竞赛的主题“乡村困境-新乡村设计”,您认为乡村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困境需要去解决?您如何理解新乡村设计中“新”的意思?孙一民:我理解乡村的困境,实际上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乡村的困境和现实的问题,可能更具有代表性,而且有矛盾和冲突,更加具有戏剧性,所以本次竞赛选择了这个题目。谈到新乡村设计,所谓的“新”,没有明确的定论,或者说这个“新”是针对问题来说的,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要解决问题,要去改变。这些问题不像在城市里面,有很多可以遵循的案例和做法,所以无论怎么回答都存在着“新”的可能性。因此我理解的新乡村设计,不代表形式上的“新”,而是代表应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上的“新”。

    2022年01期 No.135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UIA-霍普杯2021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_一等奖

  • 花枝弥漫

    赵辰辰;马琪芮;郑祺;辛善超;王迪;

    <正>本提案将“教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旨在以“自然教育”作为乡村的第四产业,将教育植入乡村,在自然环境中建立新型乡村课堂,使学校的功能散布于大地各处,来自城市和乡村的人群相互学习。教育产业同时为村民带来收入,激活乡村,传承文化,保护自然。This proposal takes"education industry"as the point of penetra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aims to take"natural education"as the rural fourth industry,implant education into the countryside,and establish a new rural classroom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o that the functions of schools are scattered all over the earth,and people from cities and villages learn from each other.At the same time,the education industry brings income to the villagers,activates the countryside,inherits culture and protects nature.

    2022年01期 No.135 12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7K]

UIA-霍普杯2021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_二等奖

  • 困境新生——香蕉的布隆迪之旅

    吴畅 ;王凤引 ;杨一可 ;承铁砚 ;温佳鑫 ;王子岩;

    <正>设计说明本方案将视角聚焦到非洲布隆迪,这里香蕉产量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有18%的人口从事着与香蕉直接相关的产业。从卡杨扎到首都布琼布拉的香蕉运输公路干线是香蕉运输产业的唯一途径,而公路上时常发生的意外往往带来致命的后果,阻断了贫苦的人们追求幸福的道路。本方案试图通过设计一个新的乡村模式,以轮子传输的建筑形态替换了传统的村落形态,使运送香蕉能够进入到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的劳作中快

    2022年01期 No.135 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3K]
  • 2048乡村奥运会策划手册

    申申格;罗子瑜;李同;纪伟洁;谭立峰;苑思楠;温佳鑫;

    <正>乡村占据的巨大版图,决定了乡村未来会走向世界,但如今乡村面临的困境使得资源没有被妥善利用,它亟须与某种力量结合以达到资源的整合和资本的流动帮助其改变现有的面貌。The vast territory occupied by the countryside determines that the countryside will go to the world in the future.However,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ountryside now make the resources not correctly used.It urgently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some power to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the flow of capital to help them change the existing face.

    2022年01期 No.135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3K]
  • 疯狂种植城

    郭钰莹;赵雨楠;吴汶桉;袁婧文;金苑 ;温佳鑫;

    <正>设计说明农业机械化背景下的新型生产型乡村是对于未来乡村规划可能性的一种探讨,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乡村的农业机械化将达到全面彻底的数字化、程序化、自动化,一种新的作为“农业生产机器”的建筑出现在村民们的生活中,农业种植位于建筑表皮,产品加工位于建筑内部,当农作物进行收割的同时,内部的产品加工流水线就同时展开工作,两者在同一体系联动进行,在精密高效运作的同时保有传统乡村耕种的诗意。此时,生产力得到解放,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益大幅度提升,从事的工作也将具有创新性和自主性。“农业生产机器”的出现将为传统乡村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01期 No.135 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3K]

UIA-霍普杯2021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_三等奖

  • 迭代下的修复

    喻鸿儒;叶鹏;

    <正>设计说明面对乡村困境,我希望以一种不局限于当下的设计手段进行规划。在所选择的村庄,位于浙江省中部的雅治街村这一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村庄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被人们忽视而衰败的建筑物,同样出现破损的,还有乡村的空间特质与人文情感。诸如此类的村庄现状在国内数不胜数,或许成为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跟风式的特色村庄开发、旅游产业盲目进驻等。诚然。历史文化的价值值得我们加以利用并为生活添色,但一味追求脱离了村民生活的“文物”,也许并不适用于村庄这一特殊地域。

    2022年01期 No.135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3K]
  • 去空心化手册

    甘锐;张国灏;车禹喆;孟昭祺;任中琦;

    <正>设计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离开乡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了空心村的问题:严重的老年化、妇女化,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房屋等资源荒废。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闲置资源利用的问题,为流动人口在空心村创造机会,为空心村提供运作模式作为参考。对于在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来说,产业转型减少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在大城市生活成本日益增高,使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推力增大;另一方面,产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乡村出现了更多机会,乡村基础建设变好,同时亲属和社会关系集中在农村地区,乡村对流动人口的拉力增大。各方因素影响导致流动人口呈现回流趋势。

    2022年01期 No.135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 故土新生

    朱文渊;谢思馨;王韵淏;Richard Beckett;Barry Wark;Levent Ozruh;

    <正>设计说明《故土新生》探索3D打印黏土与传统土造房屋工艺之间的关系,并致力于使用新的施工方法使黏土这种传统的天然建筑材料焕发活力。该项目开发了一种基于流体隐式粒子求解器系统的新型数字设计程序,该程序允许基于重力的3D黏土打印模拟系统不断将模拟结果反馈给设计程序,帮助设计师预测材料变形并对设计加以调整。使用这种设计程序,我们希望黏土仍将被用作建筑材料,它将成为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物质载体,已延续了乡村用当地天然材料建造的传统。

    2022年01期 No.135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2K]
  • 云养村

    吴柏燊;张子琪;范文兵;

    <正>设计说明中国的乡村问题非常复杂,单纯用建筑学或造房子的方式无法根本解决乡村的发展困境。综观中国近年来成功的乡村实践,大多集中在三类乡村: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二、拥有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建筑资源;三、具备较好的产业体系。成功的建筑设计能够促进这些乡村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绝大部分的中国普通乡村无任何资源,并一直被排除在主流视野之外,这就造成了它们更大的发展困境。因此本方案的研究对象定位为没有任何前述三种特色资源的普通乡村,希望探寻一种能够促进普通乡村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2年01期 No.135 17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 城乡碳荣计划

    李龙飞;朱超;赵曰皓;陆明;傅祎;

    <正>设计说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空间生态资源将被视为一种新的可被交易的资源。只要满足一套可行的实施框架,它将通过新型市场实现货币化,在这个过程中,享有生态优势的广大内陆乡村将成为获益者。所以,推动以林业碳汇为主的生态产品交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山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通过碳汇交易,林改后的农民首次获得了森林生态服务的货币收益,增强了农民可持续经营森林的信心。这套体系的运行,也为企业搭建了一个自愿减排、扶贫惠农的公益平台。企业购买碳配额实现价值转移的同时,帮助林农实现了生态服务的价值。中国云南省沙溪镇寺登村是一个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由于当地林密多山,交通不便,

    2022年01期 No.135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6K]
  • 消融的边界

    陈忠;于瀚婷;张茜如;成帅;

    <正>设计说明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城市不断扩大和发展。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城市化阶段,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总的来说,世界各地都在持续城市化。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率的年增长率约为1个百分点。相关报道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上升到75%(拐点),这意味着城镇化将在十年内放缓。目前,北京和上海等特大城市的发展正在关闭。二线城市及其周边的三四线城市仍在扩张。因此,未来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处于相对高速发展阶段。

    2022年01期 No.135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UIA-霍普杯2021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_优秀奖

  • 共生的田园

    孙悦 ;周杰 ;王若菂 ;沈清 ;李早;

    <正>设计说明区位概述徽州地区共有“一府六县”,是徽文化的发源地。本次设计所在的鹤城乡鄣源里村位于其中之一的休宁县。县内拥有广阔的流域面积,为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的发源地,文化遗产、自然风物与水系相伴相生。鹤城乡鄣源里村是徽州地区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源流的濒危古村落,当地政府将其与附近的其他村镇由山分隔,又因水相连,其建筑风貌、文化传统既一脉相连,又因地制宜、各有千秋。

    2022年01期 No.135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浮于水上,与树共生

    王千妮;吴坤钰;王立国;王雨涵;邹颖;

    <正>设计说明我们对这个题目思考了很久,一个听起来像乡村规划的题目让我们刚开始都很茫然……我们看了库哈斯先生的演讲,也从许多途径了解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农村的现状,最初我们能确定的一点就是,乡村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我们想做且能做的,是从中找一方面去提供思路。我们想从国内乡村困境着手,相对于农村人口相对稳定的一些国家,我国近年来一直面临着乡村越来越少人的局面。在山东的一些村子,村民一年劳作的收入只有一万元出头,在物价飞涨的现在,越来越难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我想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少数,因此在我们的思考中,最开始的是如何让乡村在这种局面下生存下来,一方面是经济,另一方面是乡村在如今世界中的定位。

    2022年01期 No.135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 日野明灭

    彭文楷;陈述;陈文颀;陶伊奇;

    <正>设计说明格迪斯强调了民族、行为和场所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出有关“个体演化”的概念图,这张图将一个地区的演化比喻为生命进程。在格迪斯理论的启发下,我们研究了农村地区演化进程中的循环机制。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当时人们依靠劳动获取生产资料,并获得一种源于土地的认同感。但在社会演变的过程中,资本逐渐获得了对农村的主导权,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乡村形成了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活动,这种活动违反自然规律地榨取土地价值,进一步滋长了资本对农村地区的侵蚀。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插件,能够在保护村民内心不受资本异化的同时,使村庄逐渐走向积极的“生命进程”。

    2022年01期 No.135 20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 第三空间——重塑“崖上天路”

    朱高翔;岳园;张赫;管瑞;杨雷鸣;张苗苗;

    <正>设计说明现代乡村在传统的城乡模式下逐渐衰败,乡村面临的尴尬境地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当今城市溢出产业直接在农村建设,这种情况不但破坏了农村的原有肌理,也加剧了农村的人才、物资的流失。在空间三元辩证法中,城市体现了第一空间的物质性,乡村就成为第二空间的再现,而为了克服城乡之间的对立,需要建设一个全新的空间——第三空间,来承接第一空间的物质性,同时又能作用于第二空间但不改变第二空间。

    2022年01期 No.135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乡之涌现

    高鹏;俞司水;周鸣玉;王崴;

    <正>设计说明当下中国村庄发展,存在人口流失、资源转换率较低等问题。想要解决村庄发展的问题,未来的产业升级是重中之重。目前农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生产活力不足,这也直接影响了经济活力。初期小组成员设计构思重点放在产业结构分析上,尝试通过产业动态重组塑造乡村新形态。首先分析中国乡村的现有产业类型与地理条件,再通过人口、用地、经济等数据来引出并解决乡村的问题。

    2022年01期 No.135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 乡村教育区块链——一般乡村的普适性疗法

    王俊棋;方仁伟;曾丹妮;何崴;张茜;

    <正>设计说明中国的乡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的确有部分乡村像是“乌镇”“淘宝村”等通过发展旅游业,或是一些特殊产业等方式发展了起来,但中国更多数的农村是没有发展这些产业的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的。于是这样“一般乡村”所面临的人口流失、经济停滞,最终将让它们逐渐消失。在经过对场地各方面的调研后,我们发现农民群体最需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我们要如何在提升乡村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和自循环?这是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建筑学去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将视野放开,不同乡村能够承载的产业是不同的,但不管什么产业,运行的关键在于“人”本身,要改变人口素质,适应当下的市场规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教育,或许我们可以从研究一套针对乡村的教育体系入手。

    2022年01期 No.135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 石团效应

    康宇;陈霈琛;张艺杰;赵文潇;赵亮;周易;

    <正>设计说明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传统村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来自城市化地带的挑战。现代化的确给乡村带来了便利的设施、活跃的社群和先进的文化,但高流动性和开放性也挑战着乡村地区固有的空间秩序与社会伦理,传统村落在日益松散的乡村集团的无力默许下逐渐嬗变。是在破而后立中谋求新生,还是在消极固守中等待消亡?S村是鲁中地区齐长城文化带上的一个古老山村。2017年,村庄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随后时养山居民宿集团入驻此地,给村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随着以度假游客和经营业主为代表的城市社群的进入,不同社群之间的高流动性与S村千年以来的固有肌理之间的不相适应逐渐显现。

    2022年01期 No.135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矩阵能源村

    胡佳艺;王君雨;张文博 ;钱云;

    <正>设计说明脱碳是一个环境问题,越早完成越好。2020年,交通运输占碳排放的30%。这是未来脱碳计划中一个棘手的部分。交通脱碳的过程不是单一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一个集公众意识、制度、生态、基础设施于一体的有机系统。在这里,我们想重新定义乡村和城市的概念。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交通密度来衡量,密度达到一定高度的就是一个城市,低于这个高度的所有空间都可以称为村庄。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城市消耗能源,乡村生产能源。

    2022年01期 No.135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LINK·超级乡村合作社——重构共建·共生·共享的合作网络

    张骁;吴浚汐;应晨;邓可欣;周艺南;

    <正>设计说明乡村的困境是根植于土地的问题,更是根植于产业的问题。事实上,乡村具有光明的开发前景,但单一的开发模式和产业形态却让乡村日益趋同,乡村内多种多样的资源难以被调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实际上需要一种根本上改变乡村产业开发的新形式,给予乡村产业问题一种全新的解法。经过在地的调查和思考,我们发现“乡村合作社”是一种根植乡村土地、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开发模式,我们尝试在“超级乡村合作社中”探索兼具在地性和时代性的解决方案。

    2022年01期 No.135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0K]
  • 进阶的梯田

    刘沛雨 ;林志戬 ;张露 ;杨归宇 ;蒋东霖;

    <正>设计说明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是持续存在的热点问题,乡村在我们的地球上的面积还是远大于城市的,我们认为建筑学的研究应该也要考虑到乡村,库哈斯在前几年的许多学术场合都提到了乡村的话题,这一次的乡村主题,也做了大篇幅的解读,刚拿到本次竞赛的主题“乡村困境——新乡村设计”时,便对“新”这个字产生无限的遐想,到底“新”应从哪些地方能展示出来?在我们的认为中,“新”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新,而更应该是应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上的新。解决乡村问题的方式,可能并不像城市当中,有着可以遵循的案例或者是规律,可能更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究,找寻新的手段。

    2022年01期 No.135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绿洲的复兴

    李泓毅;马怡宁;张文博;

    <正>设计说明在吐鲁番的绿洲村落,劳动密集型农业是当地经济收入的基石。同时,因气候条件影响,绿洲具有许多特色生产形式,如葡萄种植与晾晒。村民们的日常活动、邻里的连接纽带都和它们息息相关。近年来,伴随着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过程,乡村更新也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不禁思考:如何在生产效益上平衡老村落的更新和村民们向新建乡镇迁移的选择?并且尽可能传承当地现有的社会关系和生产生活传统,避免老村落走向空心化而导致衰败?

    2022年01期 No.135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 如戏剧场——河北省西涧村更新方案

    赵瑞;邹漫鸽;

    <正>设计说明河北省涉县西涧村虽然距离周边城市不远,但因身处深山之中,仿佛与世隔绝。周边景色宜人,但建筑破败,设施陈旧,房屋闲置率极高。中国的大多数乡村有着和西涧村相同的困境,因此探讨它的发展有普遍意义。这些村子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在边缘地带不受重视,导致人口大量外流,目前仅剩下20口人。当地村民的生活以上山采摘中草药为主,但是这无法为村子带来转型。村子要发展需要吸引城市人口回流,有实力吸引城市人群将此作为短途旅途的好去处。首先,村子是自带潜力的,它们有优于城市的优美风景,能吸引城市人来此休闲度假。

    2022年01期 No.135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 乡村列车

    袁帅;刘桐;江越;陈佳妮;王良 ;李竞一;

    <正>设计说明科技发展无法被缓冲,传统的生产被机械替代,外来的资本插足乡村建设,传统乡村在改变后未能守住人们认为的真实。我们无法阻止,也不会去阻挡城市化的进程,但是城市化真的是乡村规划未来的唯一道路吗?产业落后、文化危机、人口空心化等,这些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今天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从小农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宗族主义到社群主义,从关系社会到契约社会,乡村困境的背后是它所代表的乡土社会在今天的逐步崩溃。

    2022年01期 No.135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学术

  • 刊首语

    陈天;

    <正>2021年春,《城市环境设计》(UED)编辑部对今后十年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决定重拾办刊初心,调整杂志架构,形成“研究-实践”双轨制的期刊发展模式。在原有《城市环境设计》(UED)作品刊的基础上,恢复《城市环境设计》(UED)学术刊,作品刊与学术刊相辅相成,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紧密联系。为促进建筑与规划领域学术与实践研究成果转化,紧密衔接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领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2021年8月,《城市环境设计》(UED)编辑部开展了主题为“建筑与城市”的组稿工作,

    2022年01期 No.135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学术_空间策略

  • 历史地段多尺度层级形态中的数字化解析及设计应用

    唐芃;王笑;李金泽;

    历史地段中建筑单体、建筑群、地块、路网等相互交织的空间形态是其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这种自下而上的形成过程遵循着尺度层级的理念。现有的历史地段空间形态的解析方法和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但不同层级的空间要素在认知上缺乏连贯性,空间形态解析结果与后续的保护规划设计之间缺乏良性互动,难以科学地指导工作。笔者团队多年来尝试在不同尺度层级上探索数字技术的应用,并以此逐步建构起较完整的多尺度层级结构的数据集,以数据流链接历史地段形态解析与形态设计的两端,建立一体化的工作流程。本文通过三个案例介绍了历史地段各尺度层级形态中的数字化解析及对应的生成设计结果,展示了数字技术在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2022年01期 No.135 250-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5K]
  • 界面的城市性重构

    徐光;李立;

    随着我国超大型城市的发展方向逐渐由粗犷型转为细化迭代,市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与城市中建筑“孤岛”现象带来的对立碰撞愈发明显。从对城市建筑界面的城市性的探讨,本文力图为回应和改变上述问题提供明确的切入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筑界面促进城市化的评价体系,并结合上海近年来的建筑案例,提出了界面重构所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建筑界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从公共建筑角度反哺城市公共性提供启发和参照。

    2022年01期 No.135 258-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 交通个体与出行品质视角下的路网规划思考

    蔡军;宋振昂;杨琪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主张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构建美好出行愿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提出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出行品质提升要求。针对路网规划与设计,从交通个体的路径和相对尺度层面,反思规划关键控制线的思维模式及其弊端;从流线组织和安全角度分析相关案例的优缺点;指出精细化设计在路网加密和出行品质提升方面的作用。建议在道路用地红线的基础上增加道路的内红线控制要素,从而加强主体通道的有效控制;建议按U形断面统筹考虑道路断面规划;建议在精细化规划和设计方面制定相关的要求并加强相关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建议结合出行品质提升目标,结合中国实际,基于交通个体视角,以出行者为中心,提升道路设施,促进我国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可为路网规划、路网品质提升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丰富路网规划中的人本理念。

    2022年01期 No.135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9K]
  • 基于过渡使用理论的传统商业街提质增效潜力和策略研究——以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屋顶空间利用为例

    王一;冯徐成;黄林琳;

    本文聚焦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向存量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心城区传统商业步行街面临着商业模式更新、历史文化保护、空间体验提升等问题和矛盾。文章以既有存量空间提质增效为切入点,通过对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沿街建筑屋顶空间形态特征、使用状况等系统调研分析,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契机。结合对过渡使用理论、类型及典型案例的分析,将屋顶空间价值重构作为目标,以渐进式、参与式作为原则,制定南京东路步行街屋顶空间更新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出视觉优化、品质提升以及综合升级三种更新类型,最后分析并讨论屋顶空间再利用所面临的制度挑战与机遇。

    2022年01期 No.135 27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 城市既改型社区养老服务站改造模式探究——以西安市为例

    张倩;王沛雨;王芳;石英;

    将社区存量资源改造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解决当今城市老年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居家社区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西安市400多个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走访,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9个样本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从选址、功能配置、规模、改造方式几个方面探究西安市既有建筑改造型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改造模式及典型问题,发现多数服务站选择的原有建筑类型和位置不适宜改造为养老设施,设施内部功能配置未能与社区老人实际需求很好匹配,全日照料托养服务功能不足,建筑改造方式过于单一,设施内部空间灵活度低。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将社区养老服务站嵌入社区服务中心,布置在住区边界;结合社区老人具体养老需求适宜配置功能与面积配比,适当开拓全日照料床位为社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短期托养照护、家庭喘息服务,采用功能重置、空间重组等多种改造方式;组织合理、灵活的功能与空间形式,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营造服务面更广、渗透力更强的社区家门口的养老院。

    2022年01期 No.135 279-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学术_空间理论

  • 城镇网络演化:一个西南城镇样本的理论解读

    胡东洋;黄勇;

    为揭示西南地区受城市网络牵引的空间结构重构规律,以重庆市长寿区为典型样本,采用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建立“三类要素、两个时点、六个模型”的技术路线,验证长寿区1985—2018年间城镇空间结构的网络演化趋势,并形成连接关系多样化、空间形态多中心化、全域可达性一体化、功能联系“去地域化”等演化特征。获得主要理论观点:(1)城镇网络是资本增值的物质手段和外在表征,是网络化“流动空间”逐步取代城镇自身“场所空间”的过程;也是资本通过时间、空间和产业三个剪刀差,构建起先发地区对后发地区、城市对乡村、不动产对其他产业利益剥削机制的过程。(2)空间规划干预应注重生态本底的保护、地域文化的承继和城乡公平的坚守,建设城乡公共利益和公共产品。(3)通过规划协调对公共产品进行有效配置,实现不同层级、不同主体间公共利益的互动和协调。

    2022年01期 No.135 286-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 为人的城市化而设计

    韩孟臻;

    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建筑设计既面临着项目类型向存量更新的转变,也面临着设计评价标准向以人为核心的转变。如果将“乡愁”类比至建筑学范畴内的场所依恋,按照雷拉与罗伯特提出的三维框架理论,人与场所的情感联系可以由“人”“心理过程”和“场所”三个维度加以定义。在现代社会分工和高效生产的时代,“人”与“心理过程”在决定了“场所”空间环境变更走向的设计决策阶段是缺位的,只能被项目建设和设计的相关方所代言。因此,在以人的体验作为城市生活品质评价标准的当下,建筑师的设计观念应有所转变,必须更加尊重凝聚着人的情感的既有历史环境,更加尊重社群共同价值和日常生活方式。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是在这一设计观念指导下的成功案例。传承历史文脉、尊重社群价值被进一步拆解为空间、时间、社群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与贯彻,并最终获得了社群集体认同,将空间转化为地方感,将时间转化为历时性。

    2022年01期 No.135 29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临时使用策略在城市剩余空间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刘倩茹;黄怿昕;夏兵;

    在互联网主宰、经济产业转型的“流动性”时代背景下,在城市剩余空间中出现了一种有序的、自下而上的临时性空间营造手段,它既保留了市民自组织营建活动灵活可变、适应性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特质,同时也兼备了建筑学、规划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在专业层面上的视野。通过分析临时使用理论在城市剩余空间更新领域中的发展历程、参与主体、运营机制和影响价值,阐述其在未来可持续的场所营造、城市设计甚至是社会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为城市剩余空间更新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2022年01期 No.135 297-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存量时代的中国城市与建筑

    叶强;赵垚;王敏;杜卓阳;梁怡欣;

    我国城市和经济已经从高速度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带来了城市空间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型。城市及其建筑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已是大势所趋,研究存量时代城市与建筑的发展特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梳理快速城镇化时期城市和建筑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存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其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机制,从而判断存量时代城市与建筑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城市发展转型是历史必然,开展存量发展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迫在眉睫;(2)发展模式回归,城市从快速发展、经营城市、规模优先、高楼大厦向存量优化、协调平衡、精细管理、生态环保回归;(3)建筑从求大求高、标新立异、形式雷同向经济适用美观、绿色低碳、地域特色、文化自信回归;(4)融合、协同、创新将成为存量时代发展的核心主题。

    2022年01期 No.135 304-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学术_城市研究

  • 日本地方城市共治体系和公共空间建构策略解析

    弋念祖;许懋彦;

    在全球化与地方衰落的夹击下,日本地方城市正迎接着“共治时代”的到来。这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生态。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在构筑公共领域,整合多方力量,实现共治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公共空间在围绕“公共领域”的构建中,纳入了“关系”和“机制”的全新要素。公共空间营造就是在“空间”“关系”“机制”的关系构建中,尝试着一种以“共治”为目标的空间营造策略。

    2022年01期 No.135 310-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 荷兰国土空间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林坚;张晨杨;

    空间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以荷兰(Netherlands)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2008年后的一系列空间治理运行体系改革举措。研究表明,荷兰将空间治理运行体系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政策制定、政策合作、政策实施和反馈,并构成可持续闭环;在运行逻辑组织上,荷兰坚持一般事务简政放权,底线问题集权干预;“多规合一”,实施综合统筹治理;多级跨域合作,公共参与民主协商;各类立法先行,确保治理有法可依。最后,提出了我国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的建议:(1)发挥地方主责,做到“底线管制收紧,常规管理放权”;(2)“刚”“弹”有度,加快形成国土空间治理体系闭环;(3)彰显公共政策,寻求全环节多方位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

    2022年01期 No.135 318-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TOD引导下的城市演进:伦敦国王十字街区更新策略浅析

    朱渊;李惠;

    伦敦国王十字街区再开发项目提供了一个城市更新的范例与样本,通过回顾国王十字街区的发展历程,对其不同更新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城市演进的视角,试图从资源重整、空间触媒、慢行价值、复合业态与利益协调等层面归纳总结出TOD~①引导城市更新的方法,并阐述TOD对于城市存量更新的意义。

    2022年01期 No.135 323-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5K]
  • 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模式及趋势研究

    鲍紫藤;罗小龙;顾宗倪;张擎天;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市更新经历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在这一转型中,涌现出以综合发展、楼宇翻新、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社区营造为代表的四种更新模式。研究也发现我国城市更新的新趋势,即不仅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回归“以人为本”,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城市建设,并充分发挥治理网络在更新中的作用,以城市更新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2022年01期 No.135 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留住记忆的城市更新策略

    叶飞;张欧声;高锟硕;

    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心从新城建设转向旧城改造。沧桑的建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是城市生命延续的载体。本文剖析了城市更新面临的原居民散失、原业态被替代、空间格局被改变、共同记忆载体消失等问题与挑战。结合上海田子坊、苏州双塔市集、西安信义巷、成都万科城市生长馆四个案例提出了原居民参与更新、业态复合升级、公共空间格局留存、记忆载体再造的更新改造策略,以期为今后城市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2年01期 No.135 336-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学术_创意与设计

  • 山水图景与建筑创意

    成立;李振宇;卢汀滢;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看待自然和人工之间关系的独到的视点,山水观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观、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浓缩。通过对古代山水画的学习和解读,有助于在建筑设计中发展创意,在远与近、大与小、动与静、自然与人工四对关系有充分的表达,对今天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新的启发。据此,本团队在舟山花鸟市场设计等设计方案中,也进行了初步尝试形成新的建筑时空视角。

    2022年01期 No.135 34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3K]
  • 掇石方寸间:苏州微小庭院理景二例

    钱晓冬;沈旸;

    微小庭院的山水营造是苏州古城区在城市化发展下的理景类型。以“好山无数”“月出天山”两个庭院设计案例作为对象,来探究一种微小尺度下的园林景象方式。

    2022年01期 No.135 349-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 多角色的转换:南京小西湖微更新中的社区规划师实践——以“老龙家”共融院落微更新为单元样本

    鲍莉;孙艺畅;

    本文以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实践中的一个示范性院落为单元样本,回溯了一个单一的居住院落改造为商住共生院落的微更新历程,阐述了动态的城市微更新实践过程中,面对多元利益主体的复杂诉求,社区规划师所经历的挑战与角色转换:从政府统筹更新的项目设计师、公私联合更新的设计咨询方到居民自主更新的品质把控者,从方案设计到实施乃至运维全过程中成为合作的多个利益方中的协调者。由此,本文旨在对实践反思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社区规划师在社区更新与活化中的专业性价值。

    2022年01期 No.135 35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 有限空间+无限生活:万物互联时代背景下对微型居住空间的设计思考

    刘星;舒平;张伟;

    万物互联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微型居住空间和新市民需求的关联分析,深入探讨有限空间对居住生活的限制与影响,探索居住主体在有限居住空间中更多的生活行为可能性,使微型居住空间与居住行为更好地相互适应,为居住空间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设计思路。

    2022年01期 No.135 362-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学术_纪念沈玉麟先生诞辰100周年

  • 缅怀德高望重的沈玉麟先生

    魏挹澧;

    <正>我于1954年考入天津大学,就读于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第一次见到沈玉麟先生,是聆听他教授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他是我们城市规划学科的启蒙恩师,后来到了三、四年级又得知沈先生要将我们班作为城市专门化培养方向的试点,为成立城市规划专业打基础。四年级结束,我被提前调去同济大学,进修城市规划。自此我与沈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跟随他的脚步一路走来,是他创建城市规划专业的亲历者,记忆犹新。

    2022年01期 No.135 368-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 忆沈玉麟先生

    王兴田;

    <正>今年是恩师沈玉麟先生诞辰100周年。沈先生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是建国后第一批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学者。回国后本打算去清华大学梁思成先生处就职,个中原委后来去了唐山铁道学院。1952年先生所在的院系被调整到天津大学,他在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建筑界第一个城市规划系和城市规划专业,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开山鼻祖。

    2022年01期 No.135 37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