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设计

UED主编会客厅

  • 对话刘艺

    刘艺;

    <正>UED:建筑与自然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建筑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更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您如何看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设计中又是如何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刘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我所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成都,这种关系呈现出与北方城市不同的特征:建筑和自然之间表现出更多的相容性而非对抗性。这在成都过去的宅院中体现得很清晰,室内与室外的界限、人工与自然的界限呈现出一种模糊与交融的状态。

    2025年03期 No.155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UED主题

  • 表现主义的重生——对刘艺近期作品的一种解读

    青锋;

    本文探讨了建筑师刘艺近期作品中的特征,特别是他在成都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与人文艺术图书馆及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项目中的设计理念与实践。刘艺的作品展现了隐性与显性线索的共存与融合,隐性线索体现了他对学院派建筑理论的尊重与个人化表达,而显性线索则反映了他对大众认知和主流价值的回应。文章通过分析刘艺的设计案例,如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揭示了如何通过建筑表现整合这两种线索,以实现对项目内在价值的深刻表达。本文使用“表现主义的重生”这一表述来对刘艺的创作倾向给予概括,通过对刘艺作品的解读,本文强调了建筑创作中价值发掘与表达的重要性,以及表现主义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仍然存在的意义。

    2025年03期 No.155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 刘艺专访

    <正>UED:在您的职业生涯中,设计理念经历了哪些变化和发展?您是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您的设计实践中,特别是在处理那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项目时?刘艺:建筑师的职业实践必然与时代需求和学术思潮的变化相关。自己的设计理念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逐步从关注建筑本身到关注建筑与城市以及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2025年03期 No.155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 城市叙事:戏剧化的诗意日常——浅议刘艺的设计与实践

    张昕楠;沈佳;

    <正>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理性只有与变化和他者同在时才能被识别。我们并不是被充斥着庞大而单调的同义反复的身份所支配,而是被他者、矛盾以及令人眩晕的各种批判所规训~([1])。——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引言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在《欧洲建筑大纲》(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中认为建筑是社会审美和时代精神的宏大产物,承载了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多重意义,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2])。

    2025年03期 No.155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刘艺建筑作品品谈会

    刘艺;黄居正;宋晔皓;范路;青锋;张昕楠;李华;史永高;朱涛;鲁安东;杜丙旭;胡一可;孔宇航;

    <正>孔宇航近期,《城市环境设计》杂志(UED)进行了重新定位,我们开始关注那些在建筑实践中取得显著成就的大院总建筑师。刘艺总建筑师是继李春舫和胡越之后,我们近两年来采访的第三位杰出建筑师。在教育界,孙一民和张鹏举也兼具大院建筑师的身份。刘艺总在建筑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均有深入的涉猎。本人有幸在成都多次与刘总会面,对其建筑作品的卓越品质印象深刻。接下来,请刘总为我们分享一下他所负责项目的相关介绍。

    2025年03期 No.155 2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 部分项目年表

    <正>~~

    2025年03期 No.155 236-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UED主题_对话时间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正>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广汉三星堆古城遗址外东北角的鸭子河畔,周边田野辽阔,园区内林木参天。现存的二号老馆1997年开放,是三星堆为人熟知的建筑地标。新馆用地紧邻老馆,位于园区主轴线北侧沿河的狭长地块。新馆建筑面积54400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设计的难点集中在两个方面:视觉层面上,巨大的体量如何与遗址环境、与原有老馆相协调;精神层面上,如何与数千年前古老文明的内核相契合。

    2025年03期 No.155 3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7K]
  • 情感与理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其形式生成解读

    范路;

    <正>一、引言设计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人类智能活动,也是情感和理性交织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设计过程中,用情感捕捉意象片段、感受整体氛围,以理性分析问题、整合不同局部,最终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得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设计成果。

    2025年03期 No.15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 四川大学博物馆改扩建

    <正>川大博物馆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学博物馆,项目依托场地格局,顺应校园轴线,充分融入校园肌理,回应四川大学与周边街区的历史文脉。博物馆包括老馆改造和新馆两大部分。老馆改造区域包括原人文馆和原自然馆。原自然馆层高较低,进行功能置换改造为藏品库房,原人文馆提升其展厅空间,与新建展馆一体化融合,扩建后展览总面积达到1.65万平方米。项目新建内容包括新馆及高层科研楼,在学校原留学生公寓的旧址上修建而成。

    2025年03期 No.155 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5K]
  • 西藏博物馆改扩建项目

    <正>西藏博物馆用地紧邻世界文化遗产—藏式园林罗布林卡,著名的布达拉宫也相距不远。独特的场所是设计的起点,新馆需要融入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与拉萨这座高原圣城对话。老馆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新馆选址紧邻老馆进行扩建,完整保留老馆标志性的西立面,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拆改,将新馆空间与老馆连接为一个功能整体。

    2025年03期 No.155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5K]
  • 皮洛遗址博物馆

    <正>稻城,“蓝色星球的最后一滴眼泪”,以雪山草甸的高原风光闻名,近年来稻城重大的考古发现—皮洛旧石器遗址揭示了数十万年前人类栖居高原的历史,建立了长江上游代表性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拓展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用地为皮洛遗址南侧的二级台地,北临遗址区,南望青杨林。建筑分为展馆与访客中心两个部分。高原视域辽阔,目光所及之处是壮丽山峦和广袤荒原,让人想起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探险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建筑被构想为超长的水平墙体形象,延伸于大地之上。

    2025年03期 No.155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2K]

UED主题_人工自然

  • 天府农博园青苗项目

    <正>青苗项目位于四川新津兴义镇天府农博园内,周边为典型的川西乡野风景,用地为原村民宅基地,边界不规则。建筑化整为零,与周边田地相互嵌合,同时避让成形的原生树林,再现了川西传统人居模式—“林盘”的空间意象。青苗的功能是农科院的研发用房,底层散水线之外即是试验田,建筑从庄稼地里直接生长出来,描绘出田园牧歌般的图景。

    2025年03期 No.155 9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6K]
  • 材料与观念

    刘艺;

    <正>青苗项目是一次当代木结构实践,也是向传统川西林盘和穿斗木构致敬。在天然木材受到诸多制约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现代胶合木体系来接续中国木构的传统,是一个大的话题。胶合木是“半天然半人工”的改良材料,但在基本材性上和天然木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杆件连接是木结构的构造核心,传统榫卯是通过挖切木材方式来实现连接,缺点是减少了断面尺寸,从而削弱了受力性能。

    2025年03期 No.155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中建滨湖设计总部

    <正>生态考量是未来建筑至关重要的维度,由此重塑人和环境间的积极关系。正如著名的美国景观学者麦格哈格所言,“不应把人类从世界中分离出来,放弃那种简单化的分割考察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而给予应有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必须结合自然”。设计采用了“化整为零”的策略,本质上大型机构都是由一系列中小团队组合而成,通过内部调研,寻找到不同部门需求的空间“公约数”—33.6米×33.6米的方形模块,从小到大依次划分:小型工作室占据1/2模块,专业化中心占据1个模块,设计分院占据2~3个模块……单元模块再进行堆叠组合,形成乐高积木一样的聚落形态。

    2025年03期 No.155 11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5K]
  • 人工与自然的平衡

    刘艺;

    <正>多方协作的创新生态考量是未来建筑至关重要的维度,由此重塑人和环境间的积极关系。近年来国内绿色建筑发展快速,但在具体实践中,通常面临几方面的制约:一是缺乏与不同气候区相适应的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包括对大气长波辐射、冬夏不同工况、昼夜温差与热湿传递等基础问题的研究。

    2025年03期 No.155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 成都交子步行桥

    <正>“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卞之琳《断章》桥的意义在数千年的桥梁史上,桥是交通设施,也是生活的载体。川西传统城镇有不少有名的风雨廊桥,例如都江堰的南桥,宽大的屋顶遮风避雨,桥上熙熙攘攘,通行、摆摊、喝茶、观景,成为最具活力的城市空间和地方风景。

    2025年03期 No.155 12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6K]
  • 成都世园会天府人居馆

    <正>天府人居馆是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要场馆之一,园区环境开阔,用地范围内有一处小山丘。建筑顺应地形,用圆形的院子围合场地,容纳地方生活的展示,这里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院落中的场景。从四川盆地到成都地图,从火锅到盖碗茶,如果要用一种形态来诠释成都,那一定是“圆”。总图设计用三个相互交织的圆环,构建出象征成都的三处情景空间—院坝、荷塘与竹山。环形院落致敬了刘家琨老师的西村大院,像是微缩的四川盆地,又像放大的成都火锅。

    2025年03期 No.155 13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2K]

UED主题_场所营造

  • 成都天府美术馆

    <正>2019年底,我们着手开始天府美术馆项目的设计。这个坐落在公园环境中的新美术馆能给成都带来什么?答案不仅是为颇具声望的成都艺术双年展提供一个理想的举办场地,而是对于这座城市艺术文脉的回应。成都历来是艺术汇聚之地,从民国时期一直到“85”美术新潮,成都在中国现当代艺术版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我们希望天府美术馆是连接成都艺术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桥梁,创造艺术、自然与城市生活相互交融的文化图景。美术馆定位是以架上类艺术为主,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3万平方米,设置有高标准的专业展厅、藏品库区、公教空间与办公场地。

    2025年03期 No.155 15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2K]
  • 文化地标与艺术现场

    刘艺;

    <正>2021年11月6号成都艺术双年展开幕,这次双年展是疫情期间全球最大的线下艺术活动。成都天府美术馆作为展览的两个主展馆之一,承接了其中多个艺术单元的展出。双年展作为这座新落成美术馆的开馆展,在8个月展期内迎来了上百万观众,盛况空前。这也是天府美术馆与成都这座城市的首次对话。

    2025年03期 No.155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 成都当代艺术馆与人文艺术图书馆

    <正>成都当代艺术馆与人文艺术图书馆是城市公共建筑的新类型,打破了单一的功能类别,将艺术馆与图书馆结合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设计希望将文化艺术与自然相联系,建筑被塑造为“文化之山”的形态。屋顶绿坡与公园连为一个整体,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创造了一片绿洲。标志性的曲面屋顶覆盖草坪,形态起伏如山峦层叠。在地理与文化意义上呼应了成都周边的群山。屋顶曲线如群山叠嶂,屋脊与檐口线条勾勒出舒缓磅礴的天际轮廓,体现“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传统气象。

    2025年03期 No.155 17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6K]
  • 成都美术学院教学区

    <正>成都美术学院是坐落于山水环境中的美术院校。教学区顺应绵延起伏的山形地貌,围绕湖区布置,西侧为美术馆、绘画雕塑艺术区、公共教学区,东侧为图书馆、新兴艺术区,北侧为艺术家工作室,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美院建筑风格以新中式为主,建筑群落掩映在山水林木之间,从规划到入画,呈现出传统的“画意”。

    2025年03期 No.155 184-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5K]
  • 德阳特殊教育学校

    <正>德阳特校是一所企业援建的慈善性公益学校,位于四川德阳市郊区。学校招收智障和聋哑类残疾儿童,学生规模约200人。校园总建筑面积约8300平方米,包括七个单体建筑:培智教学楼、聋哑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体育综合馆,再加上尺度小巧的剧场舞台和入口门房。家对残障儿童而言,校园是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建筑空间围绕“家”的概念来展开。儿童画里基本的形式原型:坡屋顶的小房子开着方窗,代表着儿童潜意识里面对家的想象。校园建筑化整为零,七栋小房子组成了一个微型的村庄,一个孩子们成长的家园。

    2025年03期 No.155 206-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2K]
  • 成都天府新区消防站

    <正>化零为整的策略成都天府新区公安消防站是新城起步区的配套项目,包含新区消防大队机关和中队营房两个部分。设计摒弃了营区常见的分散建设模式,采用了集中布局方式,将大队办公楼、中队营房楼、食堂、多功能训练馆、消防停车库与保障用房等整合布置,形成首尾相连的环形平面布局。紧凑高效,便于留出东南侧完整的消防训练场地。

    2025年03期 No.155 216-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3K]
  • 成都超算中心

    <正>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代表,成都超算中心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亿亿次,排进世界前十位。项目的建成对于成都未来新产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按照建筑类型划分,超算中心是介于工业与科研建筑之间的类型。其核心工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心机房,二是动力中心,包括强大的供电设施与冷却系统,通常都不对外开放。成都超算中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选址,位于科学城兴隆湖的生态绿带边上,周边是规划建设中的科研产业园。在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地段,封闭且毫无表情的建筑是无法与环境建立对话的。设计师希望在合理安排内部工艺需求的前提下,发展出新的可能性。

    2025年03期 No.155 226-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2K]

  • 城市 环境 设计2025杂志征订

    <正>衷心感谢您对《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正是您的关注,让我们砥砺前行;正是您的支持,让我们精益求精。为更好适应市场需求,贴近建筑行业中新技术、新思想、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以2025年第1期起,《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改版后,单数月内容仍为建筑人物专辑,双数月更新为建筑作品研究和设计思想理念。2025年,杂志的选题内容、栏目设计、版面设计等方面将进行升级,以崭新的形象面向广大读者和作者,提升广大读者的阅读体验。单期定价由176元下调为88元,全年定价保持不变。

    2025年03期 No.155 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