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空间规划设计——基于四川人居环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Humanistic Spatial Planning Design——Thinking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Sichuan Human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邱建;唐由海;贾刘强;曾帆;韩效;张毅;
摘要(Abstract):
针对四川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生态环境安全、地域文化传承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挑战,基于二十余年来众多人居环境领域专家学者在城乡规划、建筑学和风景园林设计等设计学科的实践探索,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人本哲学思想及中国传统营城经验,在认知层面讨论了空间的人本性、矛盾性和时空性,提出以“安全为基、生态为先、文化为魂”为核心理念,以“建设安全支撑系统、建构生态环境格局、建立文化传承体系”为设计内容的人本空间规划设计理论,并以四川两次震后重建、天府新区规划及人才培养为案例,从设计、科研和教学角度印证了该理论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KeyWords): 人本空间规划设计;人居环境;震后重建;天府新区;四川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渝地区城市重大疫情传播与脆弱性空间耦合机理及规划应对研究”(批准号:52078423);;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公园城市的韧性协同规划设计研究及示范”(批准号:2020YFS0054);;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录取文号为留金项[2020] 39号)
作者(Authors): 邱建;唐由海;贾刘强;曾帆;韩效;张毅;
DOI: 10.19974/j.cnki.CN21-1508/TU.2022.12.033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庆育.我国西部开发政策轨迹及其效应[J].改革,2016(05):6-24.
- [2]邓翔,李双强,袁满.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政策效果评估——基于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01):107-114.
- [3]白永秀,何昊.西部大开发20年:历史回顾、实施成效与发展对策[J].人文杂志,2019(11):52-62.
- [4]吴丰华,李宇瑛.西部大开发20年城乡关系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成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06):60-77.
- [5]林建华,李琳.西部大开发20年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历史进程、存在问题与未来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04):76-88.
- [6]高新才,魏丽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J].甘肃社会科学,2020(01):90-96.
- [7]刘忠,牛文涛,廖冰玲.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综述及反思[J].经济学动态,2012(06):77-84.
- [8]赵万民.山地人居环境科学集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 [9]赵杨.近年来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54-57.
- [10]张建祥.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5(03):132-137.
- [11]张再林.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J].中国哲学史,1994(05):4.
- [12]段汉明.中国传统哲学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印证[J].城市规划,2007(01):21.
- [1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 [14]郑震.空间:一个社会学的概念[J].社会学研究,2010,25(05):173.
- [15]韩秋红,薛文华.论康德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体系[J].东北师大学报,1998(02):3-5.
- [16]忻梅,王静修.“人类-环境”系统:人地矛盾[J].中国矿业,2004(12):54-55.
- [17]刘彦随.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J].地理科学,2020,40(08):1221-1234.
- [18](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王庆节,陈嘉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 [19](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20]刘彦随.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为土地和未来赋能[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7-03(003).
- [21]邱建.“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10(09):5-11.
- [22]邱建,曾帆,贾刘强.震后重建规划实践的系统辨析及思维模型[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4):14-21.
- [23]邱建,蒋蓉.关于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J].城市规划,2009,33(07):11-15.
- [24]唐由海,邱建.多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04):97-105.
- [25]邱建,唐由海.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跨区域协调规划实践分析——以威州、水磨、淮口三镇为例[J].城市规划,2020,44(8):53-60.
- [26]邱建.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灾后重建规划思路[J].规划师,2009,25(05):55-56.
- [27]邱建,江俊浩,贾刘强.汶川地震对我国公园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8(11):72-77.
- [28]邱建,彭代明,唐由海,等.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城乡布局形态研究[C]//崛起之路——汶川县“5·12”特大地震灾后科学重建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 [29]邱建,邓敬,殷荭.地震灾区纸管建筑研究——坂茂在汶川与芦山的设计[J].建筑学报,2014(12):50-55.
- [30]邱建,曾帆.应急城乡规划管理理论模型及其应用——以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31(09):26-32.
- [31]ZENG F,QIU J,HAN X.The Planning,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Local as the Main Body[J].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2016,30(01):131-144.
- [32]邱建,李根芽.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划和建设的新进展[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09-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8-44.
- [33]余慧,邱建.灾后重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汶川地震的经验及其对芦山地震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09):32-36.
- [34]舒波,邱建,石春初.悉心呵护地域文化多维并举重塑民族家园[J].建筑学报,2010(09):100-104.
- [35]YU H,QIU J,"Protec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ICCET 2011,October 14,2011-October 16,2011,Jinan,China".
- [36]蒋蓉,邱建,邓瑞.汶川地震前成都市避难场所应急能力评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10):170-176.
- [37]蒋蓉,邱建,陈俞臻.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县域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构建——以成都市大邑县为例[J].规划师,2011,27(10):61-65.
- [38]邱建.四川天府新区规划的主要理念[J].城市规划,2014,38(12):84-89.
- [39]李婧.基于自然和社会影响的城市生态空间服务价值评价研究——以天府新区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1.
- [40]唐由海,邱建,喻冰洁.“东进”背景下成都市都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特征研究(1992-2016)[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9:182-194.
- [41]邱建.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天府新区规划之回顾[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06):12-18.
- [42]邱建.天府新区的设立背景、选址论证与规划定位[J].四川建筑,2013,33(01):4-6,9.
- [43]胡滨,邱建,曾九利,等.产城一体单元规划方法及其应用——以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3,37(08):79-83.
- [44]邱建,曾九利,等.天府新区规划——生态理性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 [45]邱建等.印迹——西部大地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廿年[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 [46]邱建,李婧,毛素玲,等.重大疫情下城市脆弱性及规划应对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20,44(09):13-21.
- [47]贾刘强,邱建.基于遥感的城市绿地斑块热环境效应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中国园林,2009,25(12):97-101.
- [48]王勇,李发斌,李何超,等.RS与GIS支持下城市热岛效应与绿地空间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8(04):81-87.
- [49]罗锦,邱建.国家级新区规划管理的机构设置、问题及建议[J].规划师,2020,36(12):31-37.
- [50]罗锦.国家级新区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