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归现代性——改革开放初期留学建筑师归国设计实践Return to Modernity——Design Practice of Returned Architec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李怡,赵建波,戴路
摘要(Abstract):
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曾使得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几经潮起潮落,直至改革开放,伴随留学教育的重启,建筑师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交流。通过聚焦改革开放初期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或由所在单位提供机会,去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的建筑师归国设计实践,结合建筑师访谈资料,梳理其留学经历,从方法运用、风格引进及竞赛参与等方面探讨其归国创作特征,最终总结贡献与局限,客观分析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认为其实践对建筑现代性的复归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改革开放初期;海外留学;建筑师;归国实践;现代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天津建筑史”(编号:A22001);;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当代表达研究”(编号:21ZD01)
作者(Author): 李怡,赵建波,戴路
DOI: 10.19974/j.cnki.CN21-1508/TU.2023.04.036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天锡.建筑审美的儿何特性[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60.
- [3]柴裴义.我的筑梦人生[EB/OL].https://mp.weixin.qq.com/s/2irjb7q7DKLq8_ixj29PKQ,2017-12-21.
- [4]范雪.从理想走向现实——访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马国馨[J].建筑学报,2003(01):10-13.
- [5]王天锡.贝聿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0.
- [6]马国馨.丹下健三的思考与日本的后现代主义[J].世界建筑,1989(01):56-61.
- [7]荆其敏.覆土建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42.
- [8]荆其敏,张丽安.世界传统民居图集:生态家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89.
- [9]徐尚志.建筑风格来自民间——从风景区的旅游建筑谈起[J]·建筑学报,1981(01):49-55.
- [10]成城,何干新.民居——创作的泉源[J].建筑学报,1981(02):64-68.
- [11]马国馨.近代中外建筑交流的冋顾及其他[J].世界建筑,1993(04):9-14.
- [12]曾坚,邹德侬,张玉坤.开创21世纪建筑与文化的新纪元[J].建筑学报,1999(06):12-15.
- (1)根据马国馨访谈整理.
- (2)根据黄锡璆访谈整理.
- (3)同注释(1).
- (4)CRATerre国际生土建筑中心,成立于1979年,总部设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建筑学院,研究生土建筑技术,并致力于探索环境和世界遗产以及环境与人类住房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