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设计

UED主编会客厅

  • 对话古谷诚章

    古谷诚章;

    <正>UED:您的建筑求学过程中,哪位人物或哪件事情对您产生了深远影响?古谷诚章:大学入学的时候,吉阪隆正先生在早稻田大学任教。吉阪老师既是游历世界的登山家,同时也是柯布西耶的三名日本弟子之一(其他两位分别是前川国男和坂仓准三)。他发散式的思维、不拘一格的想法,特别是“不连续的统一体”这样的概念,一直影响我至今,也是我自己建筑思想深处的源头。

    2023年01期 No.14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UED观察

  • 相遇空间

    赖文波;王薪鹏;韩莹;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UED杂志整理出版了中日建筑交流积极推动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古谷诚章先生的作品集与相关评论文章,从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等视角对古谷先生进行解析,阐述了古谷先生的“人与人相遇空间”的建筑作品理念,展示了古谷先生的多样建筑人生,以期为中日年轻建筑师的职业发展做参考。

    2023年01期 No.141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建筑的两端:育人与建造 古谷诚章专访

    古谷诚章;赖文波;王薪鹏;李婵;

    <正>个人成长UED:请介绍一下您自己。古谷诚章:我在早稻田大学建筑学科从事建筑教育的同时,开设了名为NASCA的建筑事务所进行建筑设计的实践活动。教育和设计活动的并行,就是我所谓的“车的两轮”。这种教育与实践的双向关系对我而言非常重要。UED:您选择建筑学专业的缘起及建筑求学的主要经历是哪些?

    2023年01期 No.141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 多声多视角的建筑

    平濑有人;王惠波 ;孙福广;

    <正>打造复合型场所我在1995年进入早稻田大学建筑系学习,现在依然很怀念在“建筑图法”课上向古谷诚章老师学习透视图法的日子。翻开手里古谷老师的“建筑计划A”(1995年)的讲义笔记,古谷老师在第一回“环绕在我们周围的事物”的讲义中指出,人类就像穿着几层衣服来应对环境的变化一样,在人、衣服、家具、房间、“建筑”、庭院、街道、

    2023年01期 No.141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 一位难以捉摸的建筑师

    原田麻鱼;王惠波 ;韩莹;

    <正>古谷老师是个很难捉摸的人。不拘于世俗,性格开朗,关怀备至。虽然偶尔会发出尖锐的评论,但却被温和的面容所融化而不会感到会伤害任何人。总是英姿飒爽地走着,本以为上去搭话会被无情地忽视,但是,对突然主动来向我搭话的这一行为,令我很惊讶。这样的行为方式姑且不谈。说到建筑作品,就会关于用地、历史、经验、景观等侃侃而谈,并作以详细的解答。只是见一面的话,很难清晰地看出他作为建筑师的个性和特征。

    2023年01期 No.14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 我与建筑家古谷诚章

    大西麻贵;薪鹏;吉冈宪吾 ;李子 ;孙福广;

    <正>UED:首先,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和古谷先生是在怎样的契机下结识的吗?大西麻贵:认识古谷先生,是我在参加全日本大学毕业设计竞赛,在福冈设计评审会(Design Review)上做发表(presentation)的时候,他为我作了点评(critic)。我以“图书×住宅”为主题,提出了一个“半图书馆半民宅的,以图书为媒,增进人与人交流”的提案,吸引了古谷老师的兴趣。

    2023年01期 No.141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UED主题_地域与风土

  • 小布施町立图书馆

    古谷诚章 ;浅川敏;

    <正>我们认为建筑是一种“开放的空间”,人们在这里应该不仅可以平静地看书,还可以相互交往,以自己的方式消磨时间。我们将整个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大空间。为了尽可能减少柱子的数量,为未来使用的变化做准备,该空间仅用了三根独立的柱子,整个空间是一个由三角形模块构成的12m钢结构框架。

    2023年01期 No.141 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2K]
  • 道格乔纳马舍

    古谷诚章;

    <正>这是2016年受尼科尔先生(C. W. Nicol)委托设计的一个马厩。主人可以在这里养马,与马分享生活,不过不是为了骑马,而是为了拉重物。墙是木结构,采用一种叫作“Itakura”的传统建造方式,即在柱子之间安装槽板,木材来自森林疏伐,用马拖拽过来。管理楼和马棚连接在一起,是马匹和马夫共同的生活基地。整个结构柔和弯曲,因此马和人总能感觉到彼此的存在。

    2023年01期 No.141 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0K]
  • 宿毛林宅

    古谷诚章;

    <正>宿毛市是日本许多政治家和伟人的故乡。林宅当时用作政治活动场所。即使现在,这里也是一个让人想起当时的自由民权运动的所在。林宅过去是私产,但由于年代久远,建于近130年前,房屋已经非常破旧。这一次,我有幸负责修缮这座房屋,作为送给宿毛市的礼物。这座珍贵的历史建筑将作为该地区的记忆传承下去。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修缮改造工程,而是要给当地人创造一个活动的地方。

    2023年01期 No.141 6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9K]
  • 田野畑村道之站:思维之风

    古谷诚章;

    <正>东日本大地震的海啸严重破坏了田野畑村。不过,随着三陆海岸公路的重建,路边服务站在地震后10年重新开放。设计目标是创建一个符合田野畑村平缓地形的建筑,我们为之设计了起伏的波形屋顶。建筑横截面的形状具有大雪地区建筑物的折线屋顶特征。每段屋顶具有不同的跨度和高度,连成一个连续的不规则框架结构,从不同角度看去,呈现出不同的外观。屋顶举架高,

    2023年01期 No.141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2K]
  • 田野畑村“思想之源小屋”

    古谷诚章;

    <正>这座建筑始建于1930年,原是前田野畑村村长工藤清鹤的住所。1986年捐赠给该村并迁至现在的地点后,一直用作老年活动中心,命名为“生活理由小屋”。由于建筑老化,现进行必要的翻修,重建后成为一处城乡交流的设施,命名为“思想之源小屋”,提供简单的住宿、培训以及农耕/山地/渔村体验。

    2023年01期 No.141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5K]

UED主题_箱的原型

  • 生活日托中心

    古谷诚章;

    <正>在一种“紧凑城镇”概念(即集体住房下步行距离内的综合式城镇生活)的指导下,当地政府在一所中学的旧址上规划了这个集诊所、日托中心、保健中心于一体的项目。在小城镇中,医疗或疗养设施也是一种“住所”。我们的设想是打造一个“城镇广场”,让这个新公共设施成为每个人的“大房子”,在这里人们来来去去,交流互动,生活学习,相互帮助。

    2023年01期 No.141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7K]
  • ZIG ZAG古谷诚章自宅

    古谷诚章 ;松冈满男;

    <正>这是建筑师古谷诚章自己的房子。室内空间的灵活性是设计重点,因为在所有建筑中,住宅的使用方式最易发生变化。因此,室内近乎一个光秃秃的房间。隔墙和储物家具可以全部拆除,包括卧室和儿童房也是如此。框架由层压木制作的柱和梁组成。从奥多摩町采伐的雪松和柏树制成的厚板,用作地板和墙壁的结构和支撑。从抗震、隔热和隔音的角度来看,都是最好的选择。

    2023年01期 No.141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1K]
  • 森林小屋/水关长城周末休假别墅

    古谷诚章;

    <正>我在北京下飞机,会见了负责会所设计的承孝相先生(来自韩国)。我是从香港回北京的,我到香港做了一次演讲。在北京,我们会见了客户张欣女士,后者告诉我们有关该项目的情况,第二天又带我们考察了项目用地。我们穿过水关长城的游客停车场,进入森林。经过几分钟的步行,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与张欣女士和承孝相先生一起爬上陡坡,来到最高处,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到长城的全貌。

    2023年01期 No.141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3K]
  • 茅野市民馆

    古谷诚章 ;浅川敏;

    <正>茅野市民馆是通过JR中央线铁路茅野站的前方区域刺激城市中心区的一个核心项目。茅野市民馆的特点是,通过在空间和组织方面整合各种功能,它可以流畅地、有机地运作,这在旧系统中是很困难的。大礼堂、小礼堂、艺术博物馆都围绕公共大厅展开,并设有一个缓坡,

    2023年01期 No.141 11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2K]
  • 冰见市艺术文化馆

    古谷诚章;

    <正>在设计过程中,原本预测的0.5m的暴雨浸水高度被改为最高5m,因此,大厅的主要功能全部用桩柱来提升高度。计划中,外观采用与周围的绿色植物和黑瓦房屋相协调的颜色,内部则采用能让人联想到冰见市的日出和大海的颜色。音乐厅设计成声学性能优越的鞋盒形空间,选择了基于Air Caster的可移动座椅,从阶梯型到竞技场型,再到舞台正面隔成方形的池座,可以举办音乐、戏剧、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厅两侧配置了多媒体空间和大堂,

    2023年01期 No.141 12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4K]

UED主题_流动空间

  • 实践学园体育馆

    古谷诚章 ;桔川卓也;

    <正>实践学园是一所综合性高中,位于东京市区,交通便利,12至18岁的学生以及教师每天通勤来往。随着“自由学习馆”项目的设计于2011年完成,我又参与了面向山手街的这座新体育馆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宗旨是创造一个“人们相遇的地方”,所以我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无论在哪里都能让人感到舒适的地方,让许多独特的人在这里相遇和学习,并在里面享受乐趣。

    2023年01期 No.141 142-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1K]
  • 实践学园自由学习馆

    古谷诚章 ;浅川敏;

    <正>作为“边缘”和“间隙”的空间实践学园是一所男女同校的中学,位于距离中野坂上地铁站步行5分钟的住宅区。学校有1200名学生。由于可用土地有限,所有的功能都紧凑地布置在一座庭院状的建筑中。建筑主要包括教室、走廊和其他必要设施。很难在那里创造所谓的“边缘空间”或者自由活动空间。一般来说,教室是学校的“主角”;与之相反,这座新规划的自由学习馆可以说是一个由“空白”空间构成的地方。

    2023年01期 No.141 15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1K]
  • 阿久根社区中心

    古谷诚章;

    <正>社区交流中心位于一个受周围平缓山脊保护的地方,可以俯瞰东西两侧的山林。最初,旧的交流中心计划与迁至此地的市政图书馆一起重建。最终设计完成后,方案通过了公民讨论会,当地初中生和高中生也参加了讨论。在规模和预算发生变化后,我们重新设计了方案。不过,原方案目标,即在这个地方为新社区中心创造一个开放式空间,这一目标得到了贯彻。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舒适的建筑,让人尽可能长时间停留。这座建筑要拥有简单但迷人的室内环境、

    2023年01期 No.141 16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2K]
  • 蓝天幼儿园

    古谷诚章;

    <正>这个项目是日本香川县观音寺市蓝天松井医院的附属幼儿园。面对这一不寻常的场地,我们决定采用简单的建筑体量,将其融入一个约15m的侧广场,以分隔三个外部空间:医院入口区、独立花园和主路边的停车场。为了使花园与相邻的房屋保持距离,我们的方法是利用以前用作幼儿园的木屋。

    2023年01期 No.141 17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1K]
  • 平川市新本厅舍

    古谷诚章;

    <正>这是因原有办公楼老化而启动的市政厅新建计划。为了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形状不规则且高低不平的现有用地,在用地中央设置了本座大厦,这样可以保证在东西两侧留出矩形的停车场。此处位于在3町村合并中产生的平川市位于津轻平原的南端,可以眺望岩木山和八甲田的层峦叠嶂。横连窗的开口部分,通过上方的倾斜与周边山峦相互呼应,产生了整体的连续性,更是为了无论在建筑内的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这一地区的美丽风景。

    2023年01期 No.141 19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6K]

UED主题_现代融合

  • 京都LUPICIA茶叶店

    古谷诚章;

    <正>京都是日本著名古都,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许多年轻人,包括日本人和外国人,都涌向这里。你可以看到传统的京都与现代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参观寺前町区时。这家店铺的设计就是为了反映这座城市的这种动感。这家店里不仅有日本产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叶,顾客可以拿起来闻一闻。该店的设计构思旨在为2012年开业的LUPICIA仙台分店以及其他可能开设的分店树立基本概念。

    2023年01期 No.141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6K]
  • 巴黎LUPICIA茶叶店

    谷诚章;

    <正>这是LUPICIA茶叶店在法国巴黎圣日耳曼普雷斯教堂附近开设的一家旗舰店的室内设计。该地有极其严格的城市景观规则,以保护该地区的历史建筑。由于商店面积相对较大,店内中心有一个中央庭院,因此我创建了一个从入口一直到商店后部的“拱廊”。因为天花板相对较低,我在“拱廊”上方的天花板上布置了镜子,使天花板看起来更高。商店内外的配色方案基本上是黑色和白色,搭配深蓝色和红色—类似法国国旗的颜色。

    2023年01期 No.141 21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2K]
  • LUPICIA滋贺工厂

    古谷诚章 ;浅川敏;

    <正>“内核”空间需要高清洁度的空调系统,这个区域布置在外缘空间的一侧,剩余空间用作仓库。这就是基本的空间布局。一楼的办公室和二楼的休息室与员工食堂相连,处于一个“内核”中。通往二楼的通道不仅满足了安全要求,还满足了对物资和货车的高效管理,这个部分集中在一个“内核”中,为客户和办公室的工作提供服务。作为剩余空间的仓库,是一个从南到北的狭长空间。

    2023年01期 No.141 216-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7K]
  • 静冈理工学院建筑系

    古谷诚章;

    <正>这是为静冈理工学院新成立的建筑系所建的大楼。作为静冈县第一个综合性建筑系,并且未来将成为区域内高校人才开展合作的一个基地,建筑系大楼是一个“ENGAWA”式建筑(“绿侧”,日本传统建筑外围的一圈围廊),旨在成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点。

    2023年01期 No.141 22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3K]
  • 八王子日清食品研究所

    古谷诚章;

    <正>我提出的设计方案是让这座建筑与其他世界著名的食品制造商一样,与土地对话,与周围环境相匹配。建筑的外部,沿周边布置了镜面装饰的百叶窗,反射周围的景观,使建筑本身融入了天空和土地,融入了季节的变化。百叶窗作为一种装置,可减少室内全年的环境负担。

    2023年01期 No.141 24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1K]

UED专栏

  • 建筑学教育的多维度和国际化探索 以古谷诚章教授与中日多校研究生联合设计工作坊澳门站为例

    郑剑艺;郑亮;汪胤祺;刘骁;姚敏峰;李婵;

    古谷诚章教授是中日建筑教育交流的推动者。自2012年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创立了中日研究生联合设计工作坊,已将工作坊扩展到七所学校。澳门站的工作坊教学探索,从古谷教授的中日建筑交流起源和作为日本建筑学会会长的工作理念出发,系统梳理了工作坊澳门站的课题设置、预研究、现场调研、返校设计、成果汇报和发布、成果总结等多维度的教学研究过程。古谷教授和工作坊指导教师结合澳门科技大学建筑教学,提出了一套“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实体+媒体”多维度开放模式。

    2023年01期 No.141 258-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项目年表

学术_观念与理论

  • 中国风景园林十年观

    边思敏;王向荣;

    从区域和城市自然体系、后工业景观与价值多元化、城市更新与日常生活、新城与未来图景、国土景观/国家公园/公园城市与国家战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新纪元6个层面,回顾了风景园林在过去十余年间的发展变化,认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步入了国家政策建言、规划设计实践和学科理论研究并行的全面发展阶段,并提出科学依据、数据分析如何与具体的景观空间形态相互联动、彼此促进,依然是未来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2023年01期 No.141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 记忆三则

    朱育帆;

    记忆与景观密切相关,命题既宏大而又可细致入微,从景观到场所,从历史到记忆。文章以回忆的方式显影作为记忆个体的设计师的情感与场地记忆关联的三则设计学途径。一则以“他者的游历”为题回忆了作为记忆个体首次在场辰山西矿坑,却游离于矿坑的历史记忆之外,通过设计直觉直接产生矿坑花园核心创作动机和过程;二则以“关联者的静默”为题,回顾了在典型的文化遗产地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号礼堂景观改造中,面对极为富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和极其短促的创作与建造周期下,将设计视为在场的古槐群旁白的角色控制路径。三则以“遗产化者的矜持”为题,在首钢最具工业原真性的金安桥片区,通过设计将历史对象遗产化和价值化的历程。文章提出设计者的作用应是中枢性的,即建立未来(需求)和历史(场地)的关联,运用自身的情感、记忆、联想与想象,使之成为记忆之场。

    2023年01期 No.141 276-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 风景记忆与国土景观风貌规划保护

    张春彦;王玫;褚俊民;钱丰;

    在规划设计层面,无论对场地的分析还是对空间的设计,景观作为承载记忆的空间“表现”形式,越来越被设计师重视。不仅是中微观尺度的规划设计,在宏观的国土空间尺度上,代表城乡整体风貌的景观记忆同样应被“设计”“规划”和保护,但是这一尺度下景观记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认知和界定这些风景?本文以西蒙·沙玛(Simon Schama)“风景与记忆”理论和边留久(Augustin Berque)“风景文化”理论为线索,尝试将具有文化关联的各种“风景记忆”引入景观风貌的塑造与保护中,以天津为例探讨城乡景观风貌构成要素暨风景记忆的认知和设计的方法。

    2023年01期 No.141 286-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现代汉语“景观”的文化内涵

    吴静子;王其亨;赵大鹏;

    语词作为人类交流的符号工具,在不断被规范化以适应社会发展,“景观”亦然。以语词的角度,从古代经典文献和现代工具书中检索“景观”语词,分析其具体含义并统计发生时段和词频。再通过分析其词素“景”与“观”的含义,统计不同历史时期与之相关语词的词频及含义,发现现代汉语中的“景观”语词虽是外来词,但其词素“景”与“观”早已积淀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然后结合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型的产生、发展分析,证实现代汉语“景观”不但具有丰厚的内涵和意义,而且确已发展成为一个适宜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词符号。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景观”一词来表述与风景审美及风景实践相关的行为、思维、客体,既契合我国文化传统语境,也符合人类语词规范发展的科学规律。与时俱进地用中国语境再解释“景观”语词,并将“景观”作为专业名称与西方LA专业对应,既益于加强文化自信与传承,又利于学科的发展和与世界接轨。

    2023年01期 No.141 291-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我国城市更新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曹珍珍;任云英;

    文化生态学自引入我国至今,内涵日益扩展,应用实践愈渐丰富,不断指导着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实践。城市更新作为城乡规划学界的持续议题,在以品质提升为核心的存量发展背景下,基于文化生态视角进行文献分析,考察存量时段城市更新的理念创新和理论方法的研究进程及其对我国城市更新的贡献。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1999年至2021年发表的366篇文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采集文献的主题、关键词等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通过发文量、热点知识图谱等多维度梳理与评析进而梳理其研究趋势。根据研究主题演变与节点变化,分析表明存在3个主要发展阶段特征。同时对高频被引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出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我国城市更新研究的重点领域:文化生态系统建构、多维价值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最后,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理论实践等层面总结了城市更新演变脉络,并剖析了文化生态学的相关应用研究特征及其理论价值。

    2023年01期 No.141 298-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学术

  • 刊首语

    王向荣;

    <正>“景观与记忆”这个专题自 年伊始着手筹划,到见刊,已然过去了将近一个年头。就像包括景观在内的所有与时间有关的东西一样,这个过程回顾起来好像并没有发生太多故事,但细想又充斥着各种松散的细节,并且总能在这些散点背后找到隐藏的线索。

    2023年01期 No.141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学术_实践与平台

  • 城市更新要留住更多的场地记忆

    朱祥明 ;范文婷;

    历史痕迹、场地记忆是一座城市的特色和生命力所在。在分析概括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景观是承载城市场所记忆最重要的物质空间载体。通过引用国外案例及国内外相关保护法规,引申出通过景观表达场所记忆的必要性。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探索城市文脉、场地记忆等在城市更新及多元化社会背景下的景观表达途径。最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为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景观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年01期 No.141 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治愈记忆——重塑龙山公园的地理、历史、自然和文化

    阿德里安·高依策;鲁多·丁斯;克里斯蒂安·多布里克;何以纯;

    本文梳理了首尔龙山公园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设计措施~([1]),阐述了设计师如何超越年代与观点,凭借理解力、想象力和技术手段,以“治愈”为切入点去回应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重塑对未来的期望。基于对West 8实践经验和设计价值体系的归纳,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设计师在面对漫长的时间表和庞杂的社会环境时,如何平衡尊重与介入,通过恒久、弹性的设计手法,回归情感本源,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记忆。

    2023年01期 No.141 308-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 时间的剖断面——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秦雯;章明;

    通过回溯上海杨树浦电厂的发展历程到解析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的设计过程,即工业遗存保护理念、工业建筑的改造、机械设备再利用、适应性景观营造、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旨在揭开“大杨浦”百年工业区封尘已久的层层历史记忆,从城市发展的时间轮轴上探讨时代变迁与人们生活理念的双重转变,重新审视工业遗存的社会价值、公民的情感记忆和环境治理的积极态度,以实现现代化城市的人文价值和生态栖居环境再兴的当代意义。

    2023年01期 No.141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 记忆共生理论下的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实践

    张淞豪;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时间、空间内所发生的事件的标识、再现与认知。记忆链接着现在、过去和未来;人本身就是以“记忆”为线索在认知和感知着周边的场所、环境和城市。项目实践以“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为例,探讨如何在尊重场地原生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景观设计对现有工业遗产实现最大化的保护及保留;分析工业遗迹与景观记忆链接的必要性及景观记忆存续的逻辑性。通过对场地多维度的历史文化、生态生物环境、工业遗产价值、植被苗木等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估,建立工业遗产景观记忆空间的实践路径。实现景观记忆空间重构,连接场地与人的关系,延续场地文化价值,延伸场地的时空文脉,探寻人与场地的空间互动与记忆共生。

    2023年01期 No.141 32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3K]
  • 农田生态空间的价值激活——顺德北滘大美公园城市设计探索

    费彦;张妍;王世福;

    随着城市发展逐渐走向存量用地提质增效的新时代,建立有限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合理关系,对于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尤为重要。文章在顺德名镇北滘面临新一轮发展需求的命题下,从梳理北滘城镇生长历程、剖析现状城镇建设和农田的空间关系入手,探索出以农田生态空间为空间结构优化的抓手,将成规模的农田向区域生态性中央公园的方向寻求破题方法。通过系统化和景观化的提升策略,将消极的非建设用地激活为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开敞空间,塑造出“大美公园”这一新的城市战略增长点。在城市设计中以大美公园为核心,通过开敞空间及优质界面构建全新的城市空间结构,结合服务功能发展、产业用地升级,进一步提升大美公园片区空间品质。本项城市设计具有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意义,将农田生态空间从单一的“底线保护”走向“激活利用”,为未来开拓城市格局、优化城市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2023年01期 No.141 327-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9K]
  • 基于共生城市理论的生物友好规划建设导引研究——以成都为例

    毕凌岚;吴莹婕;周和宁;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具有特殊意义与价值。探究城市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存的相关规律,寻求多物种空间资源共享策略是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文章立足共生城市及相关理论,调研总结多物种空间资源利用相关规律。以鸟类栖息状况为代表,通过对成都市典型地段持续一年多的观测,分析了鸟类数量、种类、活动与建成环境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的相关性,总结了利于鸟类栖息的建筑与景观设计要点。梳理了当前实现城市共栖的空间资源共享原则与要点,补充完善了建设重点和技术途径。研究发现,协调人与野生动物共享城市的矛盾,需在目标物种需求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人群活动与动物栖居进行限定引导,通过宏观层面控制区域生态格局、中观层面调配时空利用、微观层面注重物种生境营造,提升空间资源共享效率,以更好地推动共生城市建设。

    2023年01期 No.141 334-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1K]

学术_感知与技术

  • 运河传统村落街道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天津市西沽为例

    韩文颢 ;郑颖;

    伴随大运河申遗成功,运河村落与乡土文化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天津作为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大量运河村落分布于此。这些村落的街道形态复杂独特,是村落发展变迁的空间映射,极具历史价值。但既有研究较少关注街道空间,并且缺少对街道形成过程的挖掘。这导致了对运河村落演变过程的认知缺失,不利于运河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为此,研究将历史资料相对完备的运河村落西沽作为研究范例,探究村落街道结构的演变过程与社会动因,以揭示宏观历史环境如何作用于微观村落,并映射于街道空间,最终形成独特空间结构的复杂过程。本研究是对运河村落演变过程研究的补充,拓展了对运河文明的认知维度,提出了对运河村落遗产价值认知的新角度,并对运河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出新思考。

    2023年01期 No.141 34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9K]
  • 石材在乡村民宿中的新乡土表达——以蓟县西井峪为例

    王亚鑫;冯刚 ;高昊;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民宿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乡村民宿不仅具有旅游服务功能,同时也是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民宿对旅游升级和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石材是一种传统地方材料,具有环保、经济、耐久等特性,能反映地方材料特色及其承载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本文以天津蓟县西井峪民宿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墙体、院落围墙、院内铺装、小品装饰及材料的砌筑方式等方面,探讨石材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和材料应用方式,总结石材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新时代语境下乡土建筑文化表达策略。

    2023年01期 No.141 347-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6K]
  • 基于视嗅意象匹配的嗅觉景观循证研究

    赵雅庆;

    嗅觉景观作为精神辅助治疗关注的新焦点,往往以植物气味为研究切入点,本文则转为探究嗅景的视嗅意象匹配关系对情绪和认知加工的影响。以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范式,设计视嗅意象的剥离工具―空间语义因子。通过检验视-嗅意象的匹配正确性和自洽性,验证统觉意象的生成条件。然后,对比统觉意象生成与未生成状态下的认知匹配加工时长与情绪变化。通过循证结果证实,正性视嗅意象匹配的嗅景对抑郁心境有疗愈作用,可抑制抑郁症痛觉诱发电位P250。最后结合视嗅结果匹配实验结论指出,在进行嗅景构建时,应以嗅觉意象作为视觉设计出处,使Henshaw嗅景尺度理论在中、微观尺度层面上提出起视嗅设计的关联介质。此外,还依据实验结论提出嗅景植物配置的“三位格”方法,对嗅景尺度理论的气味设计方案进行补充。

    2023年01期 No.141 35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1K]
  • 健康益处视角下社区绿地规划模式的设计思考

    王旸;王薪宇;尹豪;

    绿地的使用往往与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有关。过往绿地与非传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社区周边是否存有绿地、绿地的数量以及绿地的远近,很少涉及绿地的组成和配置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对此,本研究探讨了绿地的组成和配置与社区居民报告的非传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集了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阿波利斯市13个社区中536位居民的健康数据,使用零膨胀泊松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量化了与这些社区绿地组成和配置相关的景观指标。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绿地的景观组成与配置比例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各不相同:(1)较高树冠量的社区绿地,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2)与单个大块绿地相比,分散的小块绿地非传染性疾病风险较小;(3)绿地空间越密集,患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的困扰越低;(4)小面积水体景观,有助于居民非传染性疾病的恢复;(5)不同社区绿地类型的景观比例与非传染性疾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关联性。研究旨在提出健康益处视角下多情景导向的社区绿地规划新模式,以期为社区尺度上的绿地规划提供有用信息,对更好地、更具前瞻性地规划社区绿地提供科学指引。

    2023年01期 No.141 365-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3K]
  • 生态住区停车庭院海绵雨水系统构建与SWMM模拟评价

    苗展堂;张翕;范一鸣;

    在城市内涝频发和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本文首先提出在停车庭院中因地制宜布置雨水桶、植被浅沟、雨水花园等多种海绵设施,架构“串续式”的停车庭院海绵雨水系统;然后以驻马店石庄新社区为例,建立基于SWMM的海绵雨水系统和常规雨水管道系统的模型;最后分别在1年、2年、5年和10年一遇四种降雨条件下对两种系统的洪峰流量和径流总量削减进行模拟分析,并与开发前农田状态的水文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小型降雨,海绵雨水系统与常规雨水管道系统相比,能够更好的削减洪峰流量(约76%),并延迟洪峰时间(约11%);对于大型降雨,减少的洪峰流量和洪峰时间分别约为64%和8%,验证了该系统从源头上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2023年01期 No.141 373-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