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设计

主编会客厅

  • 主编会客厅

    彭礼孝;斯蒂文·霍尔;

    <正>主编寄语斯蒂文·霍尔先生是美国一位勤奋的国际著名建筑师,他在中国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完美城市尺度的建筑作品,其创作作品的体验性总能给人们很多启发。作为UED主编,我很高兴能将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论以及霍尔先生从业至今的诸多项目,通过这期UED杂志介绍给我们的读者。同时,UED杂志社将在2013年6月邀请霍尔先生来到中国举办讲座,并与中国同行们进行深入地交流,相信这一系列的活动会给建筑界带来更多的热情和活力。

    2013年06期 No.07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资讯_新材料

  • 新材料

    <正>AcRYLIC COUTURE CANCELLO~有机玻璃内嵌松质金属编织该材料是一种装饰性遮光织物,可直接贴附在玻璃上。该半透明系列机织织物含有胶膜,可以很容易地固定在任何干燥固体表面,包括玻璃、Trevira和涤纶基织物,带有硅酮基粘合剂,另有图案化和穿孔版本。供货宽度为1420mm(56英寸),重170240g(68.5盎司)。织物可以移除和重复使用,防紫外线、耐用、透明,用于商业和家居空间保护私密区域,室内屏障、窗和其他玻璃表面的遮光。

    2013年06期 No.072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3K]

资讯_项目新闻

  • 项目新闻

    <正>Groupe Scolaire pasteur学校项目法国巴黎/9500m2/2013年R2K建筑事务所photography_Jussi Tiainen项目位于巴黎附近的Limeil-Brevannes,包括三所幼儿园、两所小学和一座46套住房的公寓楼。这座规模较大的学校将传统的教室结构布局在中心庭院四周,共享餐厅和图书馆,但每座建筑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新大楼对重新定义未来的城市中心的都市空间有着重要意义。建筑北面是市政厅,南面正对公寓楼围合的广场,西侧是私人住宅。建筑师完善了既有的零散城市空间,建设了完整的都市空间。

    2013年06期 No.072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4K]

人物_斯蒂文·霍尔

  •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正>~~

    2013年06期 No.072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正>斯蒂文·霍尔,1947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他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在1970年前往罗马攻读建筑。1976年,他加入伦敦的AA建筑学院,并在纽约创办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作为美国最为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斯蒂文·霍尔以利用强烈的环境敏感度融合空间与光、把握每一个项目的独特气质来创造概念驱动型设计的能力闻名。他尤为擅长将新项目与其所在环境进行无缝融合,关注环境中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斯蒂文·霍尔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完成了诸多文化、市政、学术和住宅项目。著名作品包括:芬兰赫尔辛基

    2013年06期 No.072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起点和最初的影响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斯蒂文·霍尔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一个小镇。他就读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中的一所学院,而据他所说,自己早年做学生的这段时期缺乏灵感。幸运地是,他得到了一位老师的激励与启发,因为这位老师不仅仅是向霍尔和同学们传授理念和激情,还鼓励他们"展开翅膀"去体验世界。这位教授就是HermanPundt,一个对建筑有着明确主张且充满热情的人。据霍尔自己所说,正是在那里他建立了自己的信条:需要培育一种"活的"建筑体验。在Pundt的帮助下,霍尔在他早年求学的几年里,得到了赴罗马的奖学金。他说,在这里他完全改变了自己对建筑的态度。"我获得出国学习的机会,并且突然从令人困倦的、木瓦地域主义的西雅图空降到罗马。"

    2013年06期 No.072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想法和理念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霍尔自欧洲返回美国,在经历一段实习期后,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他又重返欧洲。这次他去了英国,加入由著名的阿尔文·博雅斯基担任会长的伦敦建筑协会。在这里,他一边潜心研究,一边从事教学工作。当时这里正在不断培育着新思想。他在AA建筑协会的一些老师和同事被寄予厚望,在之后的几年中,果然成为全球建筑学思潮的领军人物,其中包括詹姆斯·斯特灵、查尔斯·詹克斯、雷姆·库哈斯、亚·曾格里斯、林·克利尔、扎哈·哈迪德和伯纳德·屈米。1976年年末,霍尔回到纽约,他的希望又一次落空,没能找到如愿的工作,于是转而开始从事教学。通过参与学术活动,霍尔打一些零工,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当读到亨利·柏格森撰写的《物质与记忆》,我

    2013年06期 No.072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建筑的潜力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霍尔说,建筑的特别之处,在于提供所有的可能性……"与哲学、艺术或语言理论不同,建筑具有连接所有人的潜力。但是否人们能理解这种连接的深度又是另一个问题。如果一座建筑真的具有说服力,人们将会在很多层面上做出回应;不光是在智力层面上,同时也包括一个五岁的孩子碰触墙面这样的感触。对我来说,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这是真正的挑战……超越我可能会欣赏或可被教导的建筑寓意,还有很多理解建筑的方式。或许最经常发生的是,一个人直接经历的空间或者材料体验能够被所有人感觉到。"建筑能够形成一个生动的、可感知的时空交错;它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现象

    2013年06期 No.072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驱动设计的理念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霍尔在他的书《知觉问题》中这样写道:"现象区",像复写本一样作用,提出一个整体的充实内容,而非分开的部分。每一个建筑的挑战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建筑都有一个独特的场地、环境或者功能;并且对于每一个建筑来说,融合场地、环境和多重现象以及一个组织性的想法……一个主宰的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整体的集合从串联不同部分的发源点开始;不管它是一个严谨的想法还是几个概念的互相关联。想法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成为与建筑功能融合,以建筑的运转原则出现。霍尔将大多数的想法用草图表达出来,并且解释这些草图在建筑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我花费了全部精力在概念草图上面;我认为它们是我的秘密武器。

    2013年06期 No.072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 现象学和身体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霍尔的另一个核心理论是:建筑能通过"现象区",提供给使用者全部的愉快经验,并通过现象影响全部的重要系统。谈到设计中的精神过程,霍尔承认尽管花费很长的时间在发展想法和概念上面,但他仍然相信关键在于身体的经验。我一直用"有限概念"的方法工作,这个方法由每一个场地和每一个独特功能形成。二十年间,我已经发展了普遍的,几乎是通用的目标然而我觉得建筑真正的挑战是身体在空间中运动的现象;无论建筑的概念还是哲学是否被理解,只要身体在空间中能够被感觉和理解,就可以达到。在这种意义上,

    2013年06期 No.07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 想法和现象的交错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霍尔在瑞士的一个作品展览的目录中说过,想法与现象的联合是建筑的创造性行为。据霍尔所说,"融合"是在设计过程中平衡不同元素的一个步骤。建筑产生于当实际的现象和想法驱动相交之时……概念像一个隐藏的线索,带有准确意图地连接不同部分。在概念和经验的交叉处意义就显示出来。一个结构性的想法要求设计过程中连续的调试当知觉和经验的尺度在设计过程中展开,经常的调试会达到概念和现象的平衡。霍尔说,在建筑的不同领域之中——它们所蕴含的要素都是息息相关的,它们如此多样,有时甚至彼此相悖。建筑相较于其他门类更是一门艺术,可以连接不同的氛围。

    2013年06期 No.07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 当代的文化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斯蒂文·霍尔从重大的技术进步中预见到它们将产生的一些后果以及这些后果所带来的文化改变。而此刻,建筑受到威胁的同时也具有充满潜力的"旺盛经验",且后者一定会在(问题发生时)有所裨益。霍尔认为,尤其从建筑中,人们能够发现一些治愈当代疾病的解药。"现象的"建筑能够提供原创性经验从现今一些建筑导致的结果来看,技术进步和相伴而生的文化改变正在增加人们与自然现象的隔绝,从而使人作为自然个体的存在收到侵蚀。霍尔说,根据亨利·柏格森(法国哲学家)所言,当今被使用的"持久性"这个词,会代替"时间"一词。"活着的时间"的想法,是针对某种文化的,且没有通用的含义。但是,(今天)短时间内历史进化的跨度已经在媒体意识,感官

    2013年06期 No.072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 现代的方法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在高科技和新材料掌控的系统下,霍尔号召追求从这些目的中抽取精华、保持"现象潜力"的建筑。"我认为建筑提供给我们回归所有实验质量的希望;光线、材料、味道、肌理,所有这些被不断增长的综合图像和视频环境剥夺的东西。建筑对于由电视聚合成的空间存在来说是一剂解药,使我们独立于那种带有低吊顶和地毯的岩石公寓建筑而存在。我们的挑战在于提升建筑,其重新担当起构建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角色。"我相信现象学的潜力在于,作为建筑实践的出发点,它能以更加尖锐的方式面对"生活愈发人工合成

    2013年06期 No.072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 霍尔的视野——什么是建筑? (或建筑应当怎样……)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电子科技在全球的发展将不同的场地与文化融合于同一个连贯的时间与场地背景中。本土文化的崛起和场所的扩张也同时存在。时间—空间的概念就产生于这一张一弛的两种力量当中。新建筑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文化间的连贯性,同时能够诗意地表达自身的环境和社区特色。被赋予时间概念的建筑散发一种抽象之美。20世纪建筑的最伟大之处不在于形式或风格,而是建筑思想领域的突破。进入21世纪,建筑的含义不再全部经由历史语言来传达。建筑规模和功能复杂性的增长加剧了建筑朝着抽象化发展的固有倾向。抽象是建筑语言的一部分。斯蒂文·霍尔在1995年的一次访谈中提及了这一语言定义。建筑语言究竟为何物?在20世纪末这一命题成为无解之谜。20世纪20年代存在一种特定的句法和现代建筑

    2013年06期 No.072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教育和未来

    施洛米·阿尔玛戈;孙思瑶;

    <正>在关于建筑师的教育上,基于其自身学生时代被灌输的方式,霍尔提倡对于特定工作的细致研究,反对几乎不能实现的信息的宽泛传输。今天信息的超负荷带来令人疲惫和浮躁的气氛。大量的数字信息在瞬间即可获得。我们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一种能够启迪和培养人心智的坚固的知识体系。信息的超负荷经常导致学生困惑的不断重复和深化。除了知识的广度,我更加推崇知识的深度,一种从对具体建筑作品及其发展充分的研究中获得的知识的深度,这将会使学生获得个人的提升。从教育的层面来说,我们是"火炬手"。我们

    2013年06期 No.07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 原初——斯蒂文·霍尔

    柯衞;张思思;南雪倩;

    <正>源起与斯蒂文·霍尔初识于美国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我年仅十五六岁,高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旧金山的一个建筑书店里实习。书店老板Bill Stout也是一名建筑师,把自己的事务所建在了书店的地下室。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图书与杂志几乎是建筑师们获取专业讯息的唯一渠道。在那个被建筑书籍堆满了整个空间的空间里,我经常见到安藤忠雄、扎哈·哈迪德、理查德·迈耶、马里奥·博塔等大师来往,这其中,斯蒂文·霍尔更是书店老板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

    2013年06期 No.07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 建筑索引

    斯蒂文·霍尔;韩苗;

    <正>时间流逝,月盈月亏分秒蹒跚日夜轮回。此时此刻,宽容待我午夜时分根根枯骨,声声作响——西奥多·罗特克《柴·火》在《时间与记述》中,保罗·利科指出对于时间的思考是没有确定结果的沉思,而记述行为本身就可以对其有所回应。建筑作为理解和感受时间的工具,发挥着利科笔下记述行为的作用:为我们搭建起一座形而上的连桥,作为领悟时间的方式。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利用日晷度量时间。方尖碑标志了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随后,埃及人发明了水钟,脱离了依赖天体运动判定时间的古法。而在希腊,位于

    2013年06期 No.072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公共空间 斯蒂文·霍尔专访

    斯蒂文·霍尔;孙思瑶;

    <正>UED:斯蒂文·霍尔先生,请你介绍一下来福士广场项目的概念发展过程?斯蒂文·霍尔:在1217029.82m2(3100000平方英尺)的面积内,一系列的功能——办公、酒店、住宅以及74322.43m2(800000平方英尺)的商业——成都的来福士广场项目可以被看做一个都市类型——形成21世纪的城市空间。这个项目的优点在于"有目的地以建筑为支持,形成大面积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我们这个标志性建筑成为"夺人眼球的块体"的时代,这个项目实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个公共空间先行、多功能混合使用的综合体"。

    2013年06期 No.072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聚合图表 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项目的规模比较

    <正>~~

    2013年06期 No.072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 成都来福士广场 切开的通透体块

    斯蒂文·霍尔;李虎;Iwan Baan;Shu He;

    <正>成都来福士广场位于成都市中心一环路和人民南路交会处,"切开的通透体块"创造了巨大的公共广场,是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旨在建造一个都市公共空间,而不是仅仅打造一个地标性摩天大楼。项目面积278000m2(3000000平方英尺),建筑形状来源于自然光线的分布。为保证周边城市体块获得最小化的日光直射,结构骨骼式的混凝土框架被以特定的几何角度准确切分。建筑结构为白色混凝土,开口1.8m(6英尺),满足地震对角线要求;而"被切开"的剖面为玻璃。街区中心框定出的巨大的公共空间组成了三座"河谷",设计灵感为古代成都的伟大诗人杜甫(713—770)的名句"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三个广场上流水花园的设计以时间观念为基础,分别

    2013年06期 No.072 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7K]
  • 大洋画廊和住宅 模块交响乐

    Inho Lee-Erae;Iwan Baan;

    <正>这座私人的画廊和住宅位于韩国首尔江北区的一处山丘上。建筑的基本几何形态的灵感来源于作曲家伊什特万·安哈尔特于1967年绘制的"模块交响乐"乐谱草图,这一点在约翰·凯奇的一本名为《符号》的书中有所记载。建筑包括三个功能不同的体量,分别为入口、住宅和活动空间,看上去仿佛从下层的连续画廊向上升腾。一片水域将上下空间连为一体。穿过入口庭院的竹林屏障,通往入口建筑的上升台阶将观者的视野引向一片水域。天空、水、植被和锈化的铜墙倒映在水面上,形态各异,令人获得内

    2013年06期 No.072 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1K]
  • 南京四方美术馆 平行透视

    斯蒂文·霍尔;李虎;Iwan Baan;Shu He;

    <正>中西方绘画艺术最根本的历史差异是透视法。13世纪后,西方绘画形成了"焦点透视法"。中国画家虽然对这一透视法有所了解,但却拒绝采用单一焦点的方法,而是利用"平行透视"创造景观,利用这一手法,观者的视野随着画作漫步、畅游。新美术馆场地位于中国当代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大门口位置,身处中国南京郁郁葱葱的珍珠泉风景区内。美术馆充分发掘移动的视角、不同的空间层次和广阔的薄雾和水域的优势,展现出中国早期绘画深邃交错的神秘空间特色。美术馆由平行透视空间组成的"领地"和竹子制成的黑色

    2013年06期 No.072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6K]
  • 法国海洋冲浪博物馆 “天空下”/“大海下”

    Steven Holl;Iwan Baan;Roland Halbe;

    <正>法国海洋冲浪博物馆探索大海与海浪及其在休闲产业、科学和生态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设计方案由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与索朗·法比亚合作完成。2005年,在与安瑞科·米拉莱斯/贝娜蒂塔·塔格利亚布、布罗谢特·拉宇斯·普埃约、伯纳德·屈米和让·米歇尔·维尔莫特工作室的角逐中获得胜利,赢得国际竞赛大奖。建筑形式来源于"天空下"/"大海下"的空间理念。"天空下"的凹形体量成为主要的户外广场"海洋世界"的一大特色。广场朝向天空和大海开放,视野向远方无限扩展。凹形的结构天花板形成"大海下"的展览空间。

    2013年06期 No.072 10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7K]
  • 万科中心 水平摩天大楼

    斯蒂文·霍尔;李虎;Iwan Baan;Shu He;

    <正>水平的摩天大楼悬浮于一个热带花园之上,水平长度与帝国大厦高度相同。混合建筑物内包含了公寓、酒店和中国万科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空间。餐馆和含500个座位的礼堂位于高地之上,成为巨大的绿色热带景观的一大特色,下方为会议中心、温泉和停车空间。建筑看上去似乎曾漂浮在高海之上,而如今海水退去,使支撑结构的八根柱体暴露在外。建筑师决定将一个巨大的结构悬浮于空中,且符合35m限高,而不是根据特定项目建造几个小型

    2013年06期 No.072 11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7K]
  • 万科日记

    李虎;

    <正>以下的随笔大部分是2006年初至2010年末参与深圳万科中心项目期间写下的。对中国发展而言,"十一五"规划的五年具有特殊意义,见证了中国有史以来最迅猛的经济发展,也由此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万科也在此期间一跃成为世界上开发总量和经济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商。中国人相信,成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就万科中心而言,确是占尽了天时与地利,而人和的优势是甲方聚拢了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

    2013年06期 No.072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 北京当代MOMA 联接复合体

    斯蒂文·霍尔;李虎;Iwan Baan;Shu He;

    <正>建筑面积220000m2的北京当代MOMA是一个向公众全面开放并令其感觉宾至如归的项目,建筑师希望通过打造一个通透的21世纪的城市空间,对抗在当前中国十分盛行的城市空间私有化开发现象。北京当代MOMA带给人电影般的城市空间体验;多层面的空间和贯穿项目的多条通道使得当代MOMA成为"开放的城中城",无论是建筑周边、建筑上方亦或是建筑内部都令人获得多层面的空间感受。项目追求互动关系的提升,为人们在公共空间的不期而遇和相互交流创造平台,三维的公共城市空间内包含了商业、住宅、教育和娱乐等功能项目。

    2013年06期 No.072 12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8K]
  • 克努特·汉姆生中心 无形力量的战场

    Iwan Baan;

    <正>克努特·汉姆生,作为挪威20世纪最具创意的作家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第一部小说《饥饿》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形式。这座为纪念汉姆生所设立的中心位于Hamary的Presteid村,地处北极圈腹地,距作家长大的农场很近。这座2508.38m2(27000平方英尺)的中心包括展览区、一座图书馆和阅览室、一间咖啡厅以及一个供博物馆和社区使用的礼堂。受到汉姆生对人类心灵中种种错综复杂之处的探索的影响,建筑在空间和灯光方面被设想为一种原初

    2013年06期 No.072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6K]
  • 海宁当代艺术博物馆 塑造场所

    Iwan Baan;Steen Gyldendal;Susan Wides;Thomas Mayer;Thomas Moelvig;

    <正>海宁艺术中心联合了三种独特的文化机构:海宁当代艺术博物馆、中西部服装部和"世界基座"(Socle du Monde)。新的艺术中心意在成为一个集视觉艺术和音乐于一体的全新平台。博物馆融合了景观和建筑设计,为单层体量,功能项目涵盖了永久性和临时性展厅、含150个座位的礼堂、音乐彩排室、餐厅、多媒体图书馆和行政办公室。海宁与纺织业的深厚渊源和皮耶罗·曼佐尼的大量原创藏品(共计46件)是概念设计的主要灵感来源。博物馆位于海宁最初的Angli衬衫工厂附近,

    2013年06期 No.072 14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8K]
  • 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 玻璃镜头

    Steven Holl;Chris Mcvoy;Andy Ryan;Kansas City Star;

    <正>~~

    2013年06期 No.072 16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8K]
  • 景观与光线建筑

    克里斯·麦克沃伊;

    <正>扩建场地建于1933年的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建筑体现了美术馆在社会中扮演的传统角色,专注于收藏和保护珍贵的文物。对称的正面设计、队列的方式、抬升的主厅、不透水的石头周界、轴向流通线和分层组织的房间使得游客与艺术品的交流充满纪念价值。项目费用为设计者提供了彻底改造美术馆的机会,使其与城市的关联更加开放,并自觉融入艺术活动中。在参加竞赛时,设计者意识到全天候向公众开放的广阔的雕塑花园,可以成为新的美术馆建筑的催化剂,与原始的"艺

    2013年06期 No.072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坎贝尔体育中心 地面成点,空间成线

    Steven Holl;Chris Mcvoy;Andy Ryan;

    <正>坎贝尔体育中心位于西218大街与百老汇大街的拐角处,曼哈顿的最东端,百老汇与第十大道和地铁1号线的高架铁轨交叉处。中心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户外体育项目的核心——贝克体育综合设施的新门户。坎贝尔体育中心是继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马塞勒斯·哈特利·道奇健身中心之后,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的首个新建体育设施。它将成为新生的贝克体育综合设施的基石,并为整个校际体育

    2013年06期 No.072 174-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3K]
  • 猎人角社区图书馆 曼哈顿视野

    Steven Holl;Chris Mcvoy;

    <正>项目位于纽约东河,场地位置显著,面朝曼哈顿的壮观景象。绝佳的场地环境启发了设计灵感,将主要的室内流线与西立面连成一体。楼梯从开放的目的地升起,保证了使用者观赏壮丽的曼哈顿城的极佳视野,上升部分的阅览书桌沿建筑两侧的周边垂直布置,背面布置书架。当读者使用电脑时,从入口处看去,琳琅满目的书籍映入眼帘,向上看去,则是东河和曼哈顿的景观。项目中的功能分区包括儿童区、青少年区以及成人区,该划分从建筑的东立面上可以很清楚地辨识出来,每个区域都有单独的立面。然而,功能的划分是动态的,不是"铁板钉钉,一成不变"的,提供了"返老还童"的机会。新图书馆的建筑剖

    2013年06期 No.072 182-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1K]
  •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补充与对比

    Steven Holl;Chris Mcvoy;

    <正>设计者试图建造一个与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1990年的格拉斯哥艺术学院互为补充和对比的建筑,成为象征性的关系,每个部分都加强另一个部分的重要性。设计者选择了一种透明的材质,与Mackintosh建筑的石材形成对比——光的轨迹可以在城市中传达学院中正在进行的活动,并且寄托对艺术前瞻性的生活展望。项目在室内和室外上独特的设计概念使其成为21世纪艺术学院模型的先驱者。工作同时包括:将室内外化--使得功能的需求和心理渴望在外显露出来;同时将室外内化--连接城市校区,以

    2013年06期 No.072 19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3K]
  • 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扩建 波托马克河上的漂浮物

    <正>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扩建项目计划建于现有设施的南侧,由三个相连的场馆组成,容纳有彩排空间以及专属教室空间和多功能教室,用于表演中心的基础艺术教育和艺术管理教育项目。一座场馆漂浮于波托马克河之上,提供户外舞台。公共花园充满空间,将肯尼迪中心与景观和河流融为一体。户外空间将运用半透明Okalux、玻璃和Carrara大理石,同样的意大利石材也用于原始设施的包层中。现有的建筑轮廓将通过连接地下新结构以及通过主广场得以保留。公共空间将包含花园;一个户外视频墙,联播节目和其他多媒体活动投射在其上;一个位于河流之上的户外表演空间。

    2013年06期 No.072 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 三种生态 天津生态城 生态博物馆与规划博物馆

    <正>在中国渤海湾的这片回收的盐场和潮坪之上,距北京两小时车程之内,平地拔起了一座35000人口的新城。由新加坡与中国两国政府的合作肇始,这座生态新城致力于展示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生态新城的三分之一已建设完成,预计到2020年大部分建设完成。生态博物馆与规划博物馆正是天津生态城的文化区块内的两部重头戏。规划博物馆是一个"减出"的空间,而生态博物馆则是一个"加出"的实体:对应着前者体内挖出的空间。犹如中国的"八卦"或曰"阴阳"——这些形式之间也蕴含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2013年06期 No.072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0K]
  • 校园风景线 普林斯顿大学创意表演艺术中心

    <正>SHaPe camPuS SPace:a New PerFormiNg artS court yardiNtegrate3BuiLdiNgS aS oNe New ceNterFuSe arcHitecture,muSic,tHeatre aNd daNceiNveStigate materiaL reSoNaNce aNd ecoLogicaL iNNovatioN塑造校园空间:一个新的表演艺术庭院将三座建筑物融合于一体的新中心融合建筑、音乐、戏剧和舞蹈探究材料共鸣和生态创新普林斯顿创意表演艺术中心共包括三个主建筑:路易斯中心大楼、戏剧与舞蹈大楼和音乐大楼。这座独一无二的建筑物包含若干大小不一的练习室,位于一个巨大的管弦乐练习室之上,朝向公共聚集空间。从广场和公共聚集空间可获得观赏

    2013年06期 No.072 20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 倒置设施 切割倒影

    <正>概念:该倒置设施是从一块古老的石头中切割而来的,距今已有2100万年。采石场位于意大利莱切,早在罗马时期就已开放。建造过程从在纽约创作的一幅"5×7"的水彩草图开始,之后草图被转化为3d文本,在莱切进行五轴曲面切割处理,不需要施工图。该装置共包含六个石块,每个石块重约1179.34kg(2600磅)。装置被雕刻成矩形石块,直接翻转为立方体,与水面上反转的倒影交相呼应。在安装过程中,米兰的"庭院700"由数控雕刻过程中剩余的碎石

    2013年06期 No.072 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主题_斯蒂文·霍尔

  • 获得奖项

    <正>2013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荣誉奖/大洋美术馆兼住宅,韩国,首尔2013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优秀奖/切割的泡沫,中国,成都2012年度设计大奖/大洋美术馆兼住宅,韩国,首尔2012阿联酋玻璃leAf奖/大洋美术馆兼住宅,韩国,首尔2012美国建筑奖/海洋冲浪博物馆,法国,比亚里茨2012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2012Houensfonddiplom/克努特·汉姆生中心,挪威,Hamary2011年度设计大奖/海洋冲浪博物馆,法国,比亚里茨2011阿联酋玻璃leAf奖/海洋冲浪博物馆,法国,比亚里茨2011美国建筑奖/水平摩天楼——万科中心,中国,深圳2011

    2013年06期 No.072 21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3K]

行业动态_专栏

  • 行业动态

    <正>飞利浦"2013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启动2013.4.26北京"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共享资源,共同成长,携手共赢为宗旨,希望通过飞利浦照明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及精心规划的成长计划,为广大照明领域的青年新锐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成长平台,帮助他们全面提升专业能力,进一步拓展事业空间。新锐照明师成长计划针对的是一群事业从上升期和发育期,渴望着无限空间展现的年轻设计师,飞利浦希望通过培训授课、参观研讨、项目实践和行业推广等形式让照明设计师有更多学习和交流专业的机会。飞利浦照明中国商

    2013年06期 No.072 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广告

  • 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简介

    <正>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是清华大学控股的建筑设计工程甲级企业,她的前身是具有建设工程室内设计甲级专项资质的清华工美环境艺术设计所。早在上世纪五十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一辈设计师率先在中国创建了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奚小彭、潘昌候、罗无逸、何振强等著名设计帅就曾带领着学生一起参加了人民人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

    2013年06期 No.072 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道克設計

    <正>澳大利亞道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DECD-LAND DESIGNING CONSULTANTS AUSTRALIA)于本世纪初在澳大利亚悉尼创建。自道克设计(DECD-LAND)进入中国以来,已在深圳与北京设立了分公司,迅速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设计机构。

    2013年06期 No.072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日興設計·上海興田建築工程設計務所

    <正>日兴设计·NIKKO于一九九五年由日本独资创立于中国上海,旗下有五家设计联合机构,由一批海内外资深建筑师主持领衔,业务内容涵盖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景观、室内设计以及工程技术咨询等领域。创立以来,日兴设计坚持以"博风汉骨"为创作思想。即以中国地域、历

    2013年06期 No.072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

    <正>为什么这么多建筑师对宝贵石艺的产品如此青睐?或许不仅是产品而是一个状态,我觉得有一个人来研究它,并且将它推广出去,由此还结交了这么多的朋友,我认为这是一个事业你有目标、有研究、有创意、有热情投入在里面,同时又能把它变成建筑的一种构建、一个语汇,能够表达成一种深层次的文化,

    2013年06期 No.072 25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建筑师语录_专栏

  • 获得普利兹克奖后

    <正>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荣幸了。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的地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王澍还是要回到零,一切要重新开始……能拿奖我很惊讶、很开心。我觉得获奖也是一种机遇,机遇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包括自己的设计理念、思维方式、建筑建成的时间、评委的欣赏角度等。不管哪一个,当我听到消息的时候我都很兴奋、很高兴。不过这一年结束后,我觉得还是要回到零,一切要重新开始。——妹岛和世

    2013年06期 No.072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