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设计

主编会客厅

  • 对话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

    彭礼孝;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

    <正>彭礼孝:在中国,您一定发现了某些非常不同的工作方式,特别是在处理城市关系方面。比如您在太原和鄂尔多斯的项目,场地就像一张白纸,周边几乎没有任何城市肌理可言。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以下简称普雷斯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当周边没有城市肌理的时候,我们必须得自己创造出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许多人批评建筑学是因为他们认为它仅仅创造出建筑"物体"(Objects),但是我不这么看。

    2011年12期 No.05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资讯

  • 资讯

    <正>中央酒店/MITArch建筑事务所项目位于塞尔维亚的诺维萨德,建筑面积4364m~2,由MITarch建筑事务所于2010年建成,摄影师:RadeKovac和MITArch。项目有3项建设任务:一座商业建筑(也就是IM Matijevic中央酒店)、小型商业建筑,以及一座多层公共停车场。项目理念是分别设计各个部分,再把各项功能组合成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诺维萨德中央区的空间设计原则是保持建筑的整体感,各部分结构能够组成统一的整体,并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相协调。3座建筑中第一个完成的项目是酒店,公共停车场和小型商业建筑也将在未来陆续建成。

    2011年12期 No.058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2K]
  • 天津大学 第18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暨首届UED中国建筑节——思考什么是中国的适宜建筑

    <正>论坛时间:2011年10月15—17日论坛地点:天津中华剧院、天津大学主办单位: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承办单位:《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持人:张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致辞:张力新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吴国力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副会长王兴田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召集人日兴设计·上海兴田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总经理,总建筑师彭礼孝《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 Forum简称CCAF)"成立于1984年,是关注中国建筑创作的全国性民间建筑学术团体。论坛中曾涌现出张锦秋、马国馨、程泰宁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时匡,崔愷等建筑大师,他们在中国建筑的不同时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正缘于此,在当今繁忙的中国建筑界,建筑师们更应该立足当下,反思自我,更为具体地思考什么是当下中国的适宜建筑。

    2011年12期 No.058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4K]
  • “无缝对接——城市主题产业园发展”论坛暨《城市主题产业园设计与开发》新书发布会

    <正>主办:水石国际、天安数码城集团协办:红坊、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时间:2011年10月29日(星期六)13:30-18:00地点:上海红坊区(淮海西路570号)2011年10月29日,由水石国际、天安数码城集团主办、红坊、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协办的"无缝对接——城市主题产业园发展"论坛暨《城市主题产业园设计与开发》新书发布会在红坊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作为第七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的论坛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论坛期间举行了由水石国际编著的《城市主题产业园设计与开发》新书发布会。论坛中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上海市发改委总经济

    2011年12期 No.05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1K]

新建筑_扎哈·哈迪德

  • Evelyn Grace学校

    Luke Hayes;张廷华;

    <正>Evelyn Grace学校位于伦敦朗伯斯区的布里克斯顿。学校不仅拓宽了这个伦敦历史区多元化的教育,还增加了这个以住宅为主区域的建筑环境。学校为本地社区城市化进程增添了开放、透明和友好的部分。在两个住宅小区之中有策略地选择基址位置,是为了保持学校面貌的一致性。项目具有典型的城市风格和个性,对当地和邻近的社区而言都具有视觉上的可读性。学校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作为现代建筑,项目的设计为渐进式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氛围和背景。

    2011年12期 No.058 59-6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4K]
  • Roca伦敦画廊

    扎哈·哈迪德;帕特里克·舒马赫;张廷华;

    <正>Roca伦敦画廊与事务所在世界各地做的很多项目一样,Roca项目依然延续使用充满活力的建筑语言,但又是专属于Roca品牌功能需要的设计,并按照预定的步骤实现各项目标。项目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以确保画廊建筑的精确性和功能性的实现,并带有美学的敏感性和持续性。

    2011年12期 No.058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9K]
  • 动作中的形式 扎哈·哈迪德近期工业设计展的装置设计

    Kathryn Bloom Hiesinger;张廷华;

    <正>对扎哈·哈迪德而言,"运动形态"(2011年9月17日—2012年3月25日)是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一个异形环境,用于展示她近几年在家具、物件和鞋袜等方面的设计作品,还有她为Z-Car I(2005)设计的模型。专门为哈迪德的工业设计作品举办展览,这在美国还是第一次。Coab将在11月19日为扎哈·哈迪德颁发设计杰出奖,它是一个由设计专业人士和设计发烧友自发组成的委员会,热衷于为博物馆提供各类现代设计作品。

    2011年12期 No.058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1K]

人物_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

  • 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灵巧的建筑

    <正>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教授就职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院建筑系。他提出了《有争议的对称性》(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2001),发表了众多关于建筑理论和历史的论文。他的很多著作都已出版,众多作品被博物馆收藏,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等。

    2011年12期 No.058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 建筑风格对话

    王夏璐;

    <正>问:您创作博物馆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或者说影响项目创作的、最意想不到的挑战是什么?答:在博物馆设计中最大的困难是两种想法的对立,这两种想法都根植于文化的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一方面,博物馆在人们印象中应该很壮观,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我们仍然生活在"毕尔巴鄂"效应的影响下。另一方面,博物馆又应该是中性的白盒子,其内部空间应该适应多种

    2011年12期 No.05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灵巧的建筑

    王夏璐;

    <正>"表现主义"这个词让我想起两件事:一件是功能的实现不一定包括对能力和实行效果的判断;另一件是一些有潜力发展成为具有表演性和展示性的表演形式,如戏剧、舞蹈、歌剧、音乐剧等。这并不是说拥护表现主义的当代建筑师更喜欢前者。毕竟,功能是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戏剧性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建筑中的禁忌。然而当下的建筑师们对功能主义并不满意,因而他们用更具表现力的建筑来实现功能,隐秘地暗示了建筑可以在一些功能之外的和技术上的东西上走得更远。

    2011年12期 No.058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4K]
  • 优雅·衰减·几何

    王夏璐;

    <正>从广义上讲,被认为优雅的建筑具有内敛,精致和准确的特点。但当这种优雅被直接附着在建筑的产生过程上时,优雅的感觉就不那么明显了,特别是那些衰减的修长比例更是如此。优雅和建筑都是由主观经历和客观标准共同定义的事物,而衰减在其中体现了一个悖论。优雅的目的在于平衡瞬间与永恒,但建筑风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

    2011年12期 No.058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 对话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教授

    陈曦;

    <正>UED:请问是什么东西吸引您最初投身建筑的?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以下简称普雷斯顿):很小的时候我就对建筑很感兴趣。这和我的一些个人经历有关,其中包括曾经造访过的两座建筑。第一座房子坐落于我的家乡——北卡罗莱纳州一个小镇。这是一座建于1913年,由粗糙而巨大石材建成的房子。在巨大、厚重的传统石砌样式内部,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现代主义的空间一个光滑的灰泥阳台立于中庭,令人联想起弗兰

    2011年12期 No.058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6K]
  • 建筑的演变之道

    张捍平;

    <正>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Preston Scoff Cohen)的建筑一直以来都是以对场地环境的关注和几何学的应用而被世人所熟知。他对于建筑历史和几何学,尤其是射影几何学的深入研究是他的建筑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历史关联性,同时他还将几何学作为一种纯粹的建筑设计工具,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建筑手法。通过这些方法,表达出科恩建筑中最为本质的内容——一种演变的过程,这种演变从表面上

    2011年12期 No.058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 特拉维夫美术馆

    <正>本案的设计过程中着重解决了面积紧张且形状怪异的三角形基地与大量长方形可调节使用的展示空间之间的矛盾。轻微扭曲的表面(双曲线形)有机地连接了各个长方形展示空间之间不同的夹角,并将自然光反射至建筑最深处半掩埋在地下的空间里。整个建筑是根据层层旋转偏离的轴线而生成的。本质上这座建筑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的体量和钢构架系统层层摞叠,再经由一条非比寻常的垂直空间流线连接成一个整体。

    2011年12期 No.058 10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7K]
  • 南京大学大学生表演艺术中心

    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张雷;

    <正>该建筑位于仙林中央地带的南京大学新校区,它旨在为两个对立的象征式建筑范式的之间的对话赋予一个非凡的表达方式:一个看起来与整体校园环境相呼应的弯曲屋顶裙房以及一个充当灯塔及观察点之用的塔状高楼。该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技术的应用及当地的建设经济,运用可调整和可循环利用混凝土模板打造了犹如完整伞状结构的屋顶。屋顶由一连串按照一定间隔分布的双曲抛物面组成,双曲抛物面中基于同一剖面的标尺线还成为了屋顶的加固梁。如此一来,尽管要考

    2011年12期 No.058 12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7K]
  • 古德曼住宅

    <正>古德曼住宅规模很大,使得现代尖屋顶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建筑源自McKim Mead和White的低矮住宅,经过文丘里的重新诠释,并在当代被很多建筑师继续发展)。这座住宅里有一座经过改造的荷兰谷仓的结构框架,就像琴盒中的一把吉他。这座房子里有一条通道穿越了整个室内空间,整座建筑由此变得开

    2011年12期 No.058 13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5K]
  • 太原美术馆

    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Amit Nemlich;Collin Gardner;Yair Keshet;Iconic Model;

    <正>这座美术馆由一系列连续与不连续的空间构成,在给游赏者一个连续空间序列印象的同时又允许他们采取非线性的方式略去其中一些展区,自主地选择参观路线。一条自室外开始的坡道在建筑内外纵横,连接了多个丰富的诸如硬地广场、草坪以及雕塑花园的空间。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使得美术馆得以在应对汾河风光带的大格局的同时确保自身空间序列的完整性与特殊性。在室内,一个高度控制下的界面将美术馆分为展示区和非展示区两部分,从而充分确保了馆藏安全。分散

    2011年12期 No.058 14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8K]
  • 大同新图书馆

    <正>新馆的立面、庭院以及内厅与丰富多彩、内外交融的石窟空间一样,各具特色。建筑立面外挂石材,既庄重雄伟又烘托出市民活动的文化气氛;庭院为休憩、学习或者其他活动提供了一个静僻之地;而中厅则是一个由书籍构筑而成的室内奇观。在这个建筑中,以上3种设计元素一齐提供了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文化殿堂。这个设计具有独一无二的数学模型系统——这是专门用于复杂整体模型的Catia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杰作。建筑的主阅览室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厅,它被沿着

    2011年12期 No.058 154-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0K]
  • 鄂尔多斯住宅

    <正>办公大楼的一个基本方面是每层都要有高效、开放的平面空间。一个试图拥有雕刻般丰富轮廓的办公大厦会冒着削弱其原本可靠而严格的逻辑的风险。然而,简单的拉伸矩形盒子设计,一方面不能满足企业建造地标性建筑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房屋使用者对于空间利用的兴趣。鄂尔多斯办公大楼使用了一个经济、合理的理念,通过使用冷热结合的方式来避免(建筑)雕塑式(设计)的多余。因为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构造和由多租户共享公共空间的原因,使中性的表皮和性能高效的楼面的设计得到了强化。

    2011年12期 No.058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3K]
  • 太原钟鼓楼地段城市设计

    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Juan Jofre;Jenny Myers;Sarosh Anklesaria;Seungteak Lee;Naomi Touger;Lee Huang;Yair Keshet;Michelle Chang;

    <正>在设计中,由现代建筑构成的新文脉从原有的胡同肌理中生发出来,构成了"碗"状地形结构。"碗"状结构在概念上定义了一个整合了自然、建筑、基础设施及公园的形态。通过在这一原本规划品质较为低下的街区营造良好的绿化环境,一个回归自然,尊重文化遗产的新"城市"将会诞生。类似于一个考古进程,设计由从大至小的不同尺度的"层"构成:种植树木的街道、公园、城市街区、胡同、人行小路及庭院,等等。对于街区尺度、塔楼、胡同及庭院建筑的尺度把握是项目规

    2011年12期 No.058 16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2K]

讲座

  • 语录

    <正>国广乔治——建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职业,但在建筑中不仅有技术,还有文化的内涵。一个人在哪出生、在哪长大、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对他所设计出来的建筑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日本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学习现代主义,至今已有140年的建筑设计的历史。我把日本的历史和中国进行一些比较,我希望让大家更多思考今后中国的建筑道路,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进行建筑设计。

    2011年12期 No.058 176+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国广乔治:超越文化持续性的地平线 从现代建筑史看日本现代建筑

    国广乔治;

    <正>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超越文化持续性的地平线",这个题目听来有点难懂,所以我又拟了一个副标题,叫做"从现代建筑史看日本现代建筑"。我之所以拟出这样的题目,是因为我认为建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职业,但在建筑中不仅有技术,还有文化的内涵。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在哪出生、在哪长大、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对他所设计出来的建筑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我是一名日裔美国人,生于东京,成长于旧

    2011年12期 No.058 17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4K]
  • 齐欣:近期工作汇报

    齐欣;

    <正>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近期工作汇报",主要是向大家汇报我最近做的一些项目,从天津的项目开始,然后从北往南依次汇报,当然,这其中也会包括一些比较老的项目。于家堡——在高塔楼中生活工作和在地面上不是一回事接触于家堡这个项目大概是在2008年9月份,它的设计过程比较复杂,设计持续的时间很长。于家堡中心有一个启动区是一个有9个地块的方阵。起初我们的方案是做一个120m×120m的路网并在地块

    2011年12期 No.058 188-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4K]
  • 张利:东方空间传统中的“一”及其当代表达

    张利;

    <正>今天的题目叫"一","一"的意思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所谓的主体和客体,在东方空间的传统概念中其实就是"物"和"我"。在西方的概念里,什么是人工,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建筑说得很清楚。现在科学带来成就的同时也使人忘了一种东西。历史也好,物质环境也好,实际上是连续的整体。

    2011年12期 No.058 198-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2K]
  • 胡越: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两个实验

    胡越;

    <正>首先,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自从1986年从大学毕业,我一直在一个单位待到现在,履历比较简单。我的性格也属于稍微内向的,喜欢踏踏实实做事,也谈不上特别能够交流、交际。大家都了解,上学的时候蔫的人都比较喜欢琢磨,我就属于这类人,所以我就是在这样慢慢琢磨中,逐渐做成了一点点事情。

    2011年12期 No.058 208-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 王辉:变

    王辉;

    <正>我和我的合伙人刘晓都、孟岩在1999年创建了URBANUS都市实践。去年我们在北京、成都、青岛、西安等地做了一个十周年回顾巡展,一同庆祝十年的还有马达思班和刘家琨。我们十分幸运自己能对国家这个关键的十年建设有所参与和贡献。这是中国社会巨变的十年,变是不可遏制的。即使在"十二五"

    2011年12期 No.058 216-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4K]
  • 王昀:经验与设计

    王昀;

    <正>今天,我做的报告主题是《经验与设计》。我认为设计在大学期间是一门基础性的教学,它可以让你入门,而不是让你在大学四年内就会做设计。做设计需要更长的时间,它需要大学毕业之后几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来丰富经验,这个经验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生活阅历,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东西都算是我们的

    2011年12期 No.058 224-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6K]

人物_潘冀

  • 潘冀:建筑以载道

    <正>~~

    2011年12期 No.058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 中为洋用潘 冀专访

    付蓉;

    <正>UED:您在台湾读的大学,在美国学习的硕士课程,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您所接受的东西方建筑教育的差异,特别是在美国接受的教育?潘冀:我从中国台湾成功大学毕业之后到美国赖斯大学继续深造。成功大学的课程比较偏向理工与工程方面,而赖斯大学则更注重人文类的课程,在看了我的成绩单之后,他们鼓励我额外学习了艺术史、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

    2011年12期 No.058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 建筑以载道 我的建筑之路

    潘冀;

    <正>为梦想追根究底关于建筑师,一般大众都有许多刻板印象。不论是建商的合作伙伴、不食人间烟火的逐梦者还是引领潮流的大明星,真正从事建筑行业的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最初的建筑梦想与热情是否依然存在?这一趟与建筑相随的人生旅程,是否还能追根究底?

    2011年12期 No.058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 从“创新氛围”到“氛围创意”

    罗时玮;

    <正>从"创新氛围"到"氛围创意"由于始终如一地坚持建筑的整全性实践,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在中国台湾已是公认的杰出建筑专业团队。如同潘冀教授所说:"一个成功的建筑应是设计追求创新,能满足业主需求并能准确执行完成的方案。"在设计、服务与产出过程中追求平衡与卓越,已经成为这个团队全力以赴的共识。

    2011年12期 No.058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 谦卑·理性·坚持

    杨经文;

    <正>潘冀是个认识后就会让人自然喜欢上的人物,从他所管理的事务所,他与业主、员工及各部门来往的方式,以及他的建筑作品中,都可看出这样的特质。他的建筑和经营方式严谨并以人为中心,着重透过设计来解决使用者的问题,如同他说过的,考虑人们的需求,无论是在建筑物之内(建筑物使用者)或之外(一般大众或路人)皆然。

    2011年12期 No.058 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各方评价

    尹汇文;黄胜雄;蔡芳文;张光正;林芳慧;郑荣裕;苏重威;郑仁杰;吴幸芳;蓝丽娟;陈迈;黄南渊;黄模春;许国;谢伟士;郭玮克;陈伯桢;丁家伟;张元琳;

    <正>甲方CLIENTS潘先生,第一次知道他,是在我参与中国台湾大学癌医中心医学建筑评选的时候。人如其言,他给我的印象是正派、诚恳、有多元化人文素养的一位顶尖专业建筑师。虽然我的医学专业领域在过去20多年从未和建筑有过交集,但是我很庆幸,我从零开始的第一个医院建筑个案,就是和潘先生的建筑团队合作共事。

    2011年12期 No.058 249-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台中数字图书馆

    潘冀;陈洁生;张志明;叶胜钿;林圣平;潘天壹;陈翰申;王文錤;粱建元;谢佳融;史晓梅;杨天闿;吴昱廷;黄诗芳;

    <正>"寻找一座城市,阅读一座城市"台中城市发展持续受益于完善的农田水利,本案因此以引水灌溉的"水平向度的流动"为发展此文化地景建筑的主要概念,以填补现代都市单一的"垂直向度发展"所造成的空间失衡。同时,项目也透过空间设计衍生出除了达成图书馆主要目的外的多元功能场域,增加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塑造另一种城市行为的水平流动,增进这座城市的常民文化发展。

    2011年12期 No.058 258-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3K]
  • 新日光竹科厂办大楼

    潘冀;苏重威;黄种财;林镱汰;吴顺郎;张元琳;林崑炤;张懿芬;许舒乔;郑锦铭;

    <正>基地东北侧紧邻80m中央绿带,位居园区街廓转角重要位置。业主期待透过思想深刻的建筑设计,使其汇集成为实现梦想能源的企业形象。设计概念源自业主生产的太阳能产品,太阳能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如同信号转换器,将模拟讯息转换为数字讯息,代表能量变化的弧线与直线相互置换,以及弧线与直线之切线关系等,成为设计上的重要发想,以对应"波动、转换"的设计概念为基础,如能量转换般呈现在建筑外观主体,以连续直线将外墙围绕包闭,投影在平面

    2011年12期 No.058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3K]
  • 双连赡养中心礼拜堂

    潘冀;黄种财;陈伯桢;谢伟士;吴晓云;李翩;陈弘暐;陈逸文;

    <正>双连社会福利园区地处大屯山区与北海岸之交界,背山面海,拥有优美的景致与自然环境。作为园区精神标示的礼拜堂,在造型上有别于照护栋的形式,将基督教常用符号——鱼——作抽象式的转化,配合曲折的河沟及地界,以两条弧线勾勒平面,引"扩张帐幕、张大幔子",为概念,沿弧线设计结构,以230吨的精简

    2011年12期 No.058 272-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3K]
  • 益邦制药竹南厂一期

    潘冀;陈伟民;李翩;吕理俊;郭容恕;蔡铭晃;刘俊杰;吴启民;

    <正>18世纪西方药物的白色包装纸与包装方式一直被引用到现世,白色象征纯洁与健康,因此衍生成医疗界的代表色。当美商IMPAX制药决定在中国台湾设立其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时,就期望能设计出洁净及先进的意象。建筑的外观呈现出无缝(Jointless)的立面,其设计即取自药物包装纸"折"的概念,设计师们以节能板

    2011年12期 No.058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7K]
  • 中原大学全人教育村

    潘冀;许国;江建平;蔡恒升;唐正国;林镱汰;陈伯桢;Don K.Marchildon;徐健铭;钱云儒;赵佩诗;许嘉麟;郑锦铭;

    <正>中原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全人教育"的理念,希望借由兼顾"身、心、灵"的培育及"天、人、物、我"的平衡的理念,塑造理想的学习环境。不规则形状的基地三面临校外道路,一面临校内南北主要通道。建筑群由三栋高低迥异的建筑物组合,呼应了复杂的基地环境与多元性的使用单位特色并创造鸡犬

    2011年12期 No.058 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 台北真理堂

    潘冀;郑荣裕;王铭远;蔡恒升;侯秉宜;郑兆宏;吴柏德;简昌学;陈南宏;

    <正>位于台北市的真理堂属都市更新方案。由于在法定程序及有限的基地中,必须兼顾复合机能并能表达其宗教意象的设计课题,所以历经五年冗长而复杂的过程,政府方才促成土地的合理运用。空间的安排主要分为两部分:低楼层为礼拜堂及会议空间,上层为办公及各种团契活动空间。在硬件设施上,设计为小区提供更

    2011年12期 No.058 286-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 台湾积体电路总部大楼暨十二厂

    潘冀;郑荣裕;蔡志伟;陈伯桢;洪亮辰;沈建宏;吴顺郎;林昆照;许舒乔;侯冠如;施钧凯;黄诗芳;陈弘暐;

    <正>本案主要建筑物分别为总部大楼、晶圆制造厂等厂房设施。在乘持台积电追求创新、挑战现况的企业理念之下,总部暨十二厂之设计概念,除了延续其企业文化与识别系统以外,设计者另提出"亲和友善、透明开放、永续环保、创意互动"等四大设计理念,以表达本案对人、对企业、对环境尊重的态度与永续的精神。

    2011年12期 No.058 290-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 2011年海峡两岸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正>竞赛COMPETITION‘COCOON'AND‘SIMPLICTTY'FUTURE OF URBAN INDIVIDUALRESIDENTIAL MORPHOLOGY"茧"与"简"未来都市个人居住型态面对22世纪高密度都市空间,未来的个人生活型态(居住,工作,娱乐)将会如何?是否会蜕变成"茧"一般?"简"代表建立一个单纯的建筑系统,是否可解决复杂的都市空间?"简"亦代表回归自然,运用各样绿建筑手法,使建筑更为节能减碳,都市资源消耗减缓。

    2011年12期 No.058 294-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3K]

专栏_设计与材料

  • 海湾酒店

    吉村靖孝;

    <正>以ISO集装箱为原型的可运输建筑日本是一个大部分建材依赖进口的国家。因为附加了高昂的人工成本,所以日本建筑市场的价位比国际市场高出很多。唯一的解决方式是进口成品建筑而不是建筑材料。海湾酒店的建筑就是根据集装箱形态设计的易于运输的茅舍式客房。由于保持了集装箱的形态,运输费用几乎为零。设计者要考虑不可抗拒的经费短缺和建设时间较短的问题,所以它的室内外设计要在泰国的工厂完成,之后以单元的形式运到日本并就地组装。

    2011年12期 No.058 303-31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6K]
  • Nakagawa办公室

    吉村靖孝;

    <正>异构的办公室和仓库,被山墙屋顶的空间分隔这是为一家老牌的日本传统工艺美术批发商店设计的总部建筑。项目位于郊区,这里平时通常是作为沿街停车场使用。这个长而狭窄的空间被设计得像旧城的住宅一样,同时形成了忙碌且安静的景象。山墙屋顶为整个项目制造了异构的办公空间,因为每栋房子与周边环境都形成了类似的景象。设计灵感来源于城镇和周边环境的启发,为这家传统工艺美术公司工作区的修建打造了专属方案。

    2011年12期 No.058 312-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5K]

专栏_博物馆设计

  • 能量博物馆

    Josep Camps+Olga Felip;M.Agudo;I.Sola;A.Horta;J.Farres;A.Serrats;Pedro Pegenaute;赵忞;

    <正>能量博物馆位于Asco市的入口,毗邻Ebro河。通过一位分析家对场地不同级别的深入接触以及一份与策划案合并的报告,市民们开始对这片新区域的公共和私人空间有所了解。场地表现为一片荒地。在城市尺度上,这里的景观和工业没有联系,它们仅仅是并列关系,共生而缺乏张力。在整体尺度上,这片场地有着战略性的地位,它位于景观带和城市中心之间。

    2011年12期 No.058 319-325+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3K]

专栏_建筑教育

  • 建造实验——“再造巴比伦塔”

    范文兵;

    <正>上海交大二年级教学内容简介BACKGROUND设计背景上海交大二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是基于一系列明确的学术观点与教学实验逐渐发展成形的。学术观点主要包括:1.设计教学作为学术研究(Research)——设计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设计的过程,设计教学,不仅是向学生输出已有知识、技法的过程,也应成为一个生产新知、探索未知的过程,强调探索性(Exploratory)、思辨性(Critical)、理论性(Theoretical)与互动性[Interactive];2.对现代主义(Modernism)重解——摒除模式化简单理解与粗糙的"达尔文式线性发展观",重新解析现代主义蕴涵的丰富可能;

    2011年12期 No.058 32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1K]
  • “再造巴比伦塔”实施方案过程详解

    韩谦;

    <正>题目解读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再造巴比伦塔——地球上的可持续性是什么?",具体要求是能够在使用当地材料和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情况下,设计并真实建造一座与"巴比伦塔概念"有关的(临时性)建筑(或装置)。关于巴比伦塔,《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人类试图建造一座通天塔,为了阻止这个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建造者互相之间无法交流而最终未能建成。对此题目的解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面上的解读,或者说是形态上

    2011年12期 No.058 340-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专栏_代沟

  • “新”与“旧”

    王辉;范凌;李丹;

    <正>王辉:建筑师是需要不断再教育的。范凌马上要去GSD学习了,所以面临着知识的重新塑造、更新和淘汰。你对这次重新回到学校再学习有什么想法?范凌:我觉得王老师这个点找得很好。其实今天和下面将要讨论的话题,都和我这次的学习有关。我这次出国的状态,和5年前那次出国时的状态特别不一样。我觉得我这次出去,更像是学术交流:一方面把自己的东西带出去,当然并不是把自己有多先进带出去,而是把自己最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一年自己做工作室,

    2011年12期 No.058 34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专栏_解读大师

  • 现代建筑的隐喻基因 解读鲁道夫·斯坦纳与两座歌德讲堂

    张杨;王莹;

    <正>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当代建筑学无时无刻不在与其他领域进行着借鉴与渗透。在建筑历史上,奥地利建筑师鲁道夫·斯坦纳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学科的交汇影响,本文通过对他最著名的两座歌德讲堂的设计和思想传承及影响的解读,试图认清对于当代多元化建筑艺术思潮具有重大影响的现代主义思想中的隐喻源流。

    2011年12期 No.058 350-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专栏_南萧亭题壁

  • 向西方不学什么?

    刘涤宇;

    <正>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我在网上看到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和金晶玻璃联合主办的学术讨论会《我们不向西方学什么?》的视频。在这个研讨会中各位对中国和西方建筑领域均有深刻了解的同仁从中国和西方建筑学发展的很多侧面出发发表了精彩的见解。一个很有趣又有充分包容性的题目。所以针对这个题目,我也有话要说。

    2011年12期 No.058 356-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专栏_设计管理

  • 解码时尚教皇乔布斯

    刘力;

    <正>在苹果世界的神——乔布斯离去之际,苹果品牌的战略高度,特别是领导公众形象认知的技术手段,很值得分析与借鉴。苹果的商业成功尽人皆知,但是对其引领时尚方面的技术策略以及传播的学问却少有提及。作为最早的苹果用户,更是其形象传播艺术的信徒,笔者愿把对乔布斯从技术升华到艺术的旷世谋略的剖析与大家分享。

    2011年12期 No.058 358-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 东北的态度

    闫程程;杨晔;

    <正>"惰性"使东北建筑师更加踏实和深入UED:今年12月下旬"东北的态度"建筑作品展暨论坛即将在沈阳召开,让人们有机会对更多东北地区建筑师的执业状态有所了解,作为东北建筑师中的一员,您如何看待东北建筑师的发展之路?杨晔:近些年来,无论从作品数量还是作品知名度来说,东北建筑师在国内基本还是属于不太被重视的群体。我认为这与地方经济水平大体上是相吻合的,由于东北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在全国的一线行列,所以在城市建设方

    2011年12期 No.058 362-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专栏_照明设计

  • PEC应用于教育照明 上海瑞金国际学校——全新的教学体验

    <正>每个学生都希望走进学校就像走进公园那般写意自如,那么来看看位于上海闵行区的上海瑞金国际学校吧。这所面向3~18周岁学生的学校是瑞金国际学校集团在华东区最大的分校,它由两栋教学楼、一栋室内体育馆及室外体育馆组成。索恩以PEC的照明理念,提供了一系列深化照明的设计方案,用最适宜的光,点亮了这座美丽校园。

    2011年12期 No.058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专栏_建筑师语录

  • 建筑师语录

    <正>建筑不是商业,是文化……建筑不是商业,是文化。到目前为止,中国邀请的一些建筑师,他们来到中国做项目,多半是以商业目的为主,以后中国应该选一些更文化的、没钱也可以为你做设计的建筑师。——矶崎新我从与中国设计师的交流中看到了他们的自我怀疑……我也接触到了一些年轻中国设计师,现在的年轻人能在30多岁就幸运地获得大项目,但我依然从与他们的交流中看到了他们的自我怀疑。而我在那个年纪,同行

    2011年12期 No.058 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LDI)是国家甲级建筑设计和甲级工程勘察单位,也是国家首批具有建筑智能化专项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本院创建于1956年1月,由沈阳、大连、锦州三市的设计人才汇集而成,至今已发展成为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的专业设置齐全、设计手段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社会信誉卓著的优秀勘察、设计和咨询单位。全院职工305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和

    2011年12期 No.058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正>天津市建筑设计院TADI质量方针:为顾客设计好每一平方米的建筑,提供优质的设计全过程服务,科技领先,锐意创新,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达到顾客满意。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简称TADI)创立于1952年,历经五十多年历史沧桑,现已发展成为技术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天津地区最大的综合建筑设计院。TADI具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甲级建筑工程设计资质;甲级城乡规

    2011年12期 No.058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山东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简称SJUAUDI)成立于1960年,原名为山东建筑学院设计室,1985年、1992年分别改为设计研究所、设计研究院。1997年国家建设部审定批准为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目前设计研究院已具有建筑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工程咨询三种甲级资质以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认定书(建筑工程—

    2011年12期 No.058 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 建筑中国俱乐部

    <正>建筑中国俱乐部(英文名:Architects Club of Archina)成立于2008年,由建筑中国传媒有限公司旗下建筑中国门户和《建筑中国周刊》发起的针对于国内外设计师的会员联谊组织。依托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国际建筑文化传媒中心(ACMC)等机构,立足建筑设计、景观园林与室内设计行业,深化对设计师的全面服务,通过设计师俱乐

    2011年12期 No.058 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 网络时代,怎样让客户找到你?

    张静;董倩;

    <正>茫茫互联网,任何人的信息都很容易被轻易淹没。如果你是大师,即使没有网络,也会有千百客户向你涌来。如果你不是,又如何能够脱颖而出?一、建筑师在搜索引擎,比如百度:客户很难事先知道你的大名,想要一步到位搜索到你,比登天还难。在建筑师目录或黄页类网站:

    2011年12期 No.058 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