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锦铭;
<正>姚仁喜是台湾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在两岸建筑界扎根已久的他是目前中国深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实践者。他说他的设计中没有太多理论的东西,他创作最大的动力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和个性,"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爱好电影的姚仁喜尤其关注空间的戏剧性,他认为建筑的艺术内涵并不仅限于营造美观的形式,而更关乎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他没有用夸张的造型或奇诡的材料去突破传统,相反,他讲究建筑比例,追求材料和工艺细节,这使得他创造的每一处空间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此,我们特意筹划了这期专辑,通过人物专访、学者解读以及作品展示向大家展现建筑师姚仁喜对建筑执着追求背后的那份情感倾诉与表达。
2014年05期 No.082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8K] - 康娟;
<正>"我对于怎样创造一个空间去支撑人类日常活动中的故事特别感兴趣"UED:你在东海大学和伯克利大学接受建筑教育的经历对你有哪些影响,是怎样来帮助你开启建筑职业生涯的?姚仁喜:我很感激我整个成长的环境给了我很大的自在、自由。从小,父母亲就不会控制我们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我小时候多病,所以小学时期很少去上学,自己在家里看漫画书、故事书,反而学到更多,我也因此幸运地躲过了当时非常严苛的小学教育。中学开始,学校的环境就比较宽松。大学在东海,汉宝德先生是我们的建筑系主任,他非常鼓励自由创作、独立思考。他所提倡的这种环境,培养了艺术创作者很需要的信心。后来到了伯克利,当然就是自由的巅峰了。然而,在伯克利的学习,很重要的是让我理解到,在建筑专业背后的一大堆道理。我们当学生时,都会去
2014年05期 No.08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0K] - 程泰宁;康娟;
<正>UED:您与姚仁喜先生是怎么认识的?你们之间有过什么样的合作?程泰宁:我和姚先生早在十几年前就彼此知道名字,他也经常会给我寄些富有创意的小艺术品,但彼此一直都没有机会见面。一直到七、八年前,姚先生来杭州,我们才有了第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虽说是第一次见面,却有一种"倾盖如故"的感觉,彼此聊起设计理念、作品和人生经历都很投缘。这些年,我和姚先生除了作品上的交流,也常会在一些论坛活动上碰面,交流近期的创作心得。但很遗憾,我们一直都没有机会在工程上有所合作。
2014年05期 No.082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 周榕;
<正>摩登禅性建筑师姚仁喜有两个标签最为人熟知:其一是他在设计中坚决而彻底的"摩登"风格,其二是他对于佛学的深湛造诣。熟读佛经的姚仁喜想必了解"摩登"一词的渊源。这个最早见于《楞严经》中"摩登伽女"之名的词汇,在上世纪20年代因其与modern谐音而被赋予了"现代"的含义。随着从"摩登伽女"到"摩登女郎"的演绎转换,及至1930年代,"摩登"一词逐渐与"时髦"同义。时至今日,"摩登时代"早已远去,而"摩登"一词也逐渐沉没于社会集体记忆的深处。然而,在笔者看来,"摩登"概念的退隐殊为可惜,因为它有着"现代"一词所不易传达的微妙精义。自严复译介《天演论》之后,百多年来中国主流文化所默认缺省的"进化论语境",令"现代"成为"进步"的目标描述。这个被文化预置的价值高位,让"现代"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更多凸显出面向未来的理想、美好而永恒的乌托邦语义,同时也因此遮蔽了"现代"概念原义所涵括的
2014年05期 No.08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王俊雄;
<正>秩序井然的几何空间,被许多人认为是大元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宜兰兰阳博物馆和高铁新竹站,可以说是大元目前为止最具代表性的两件几何建筑作品。本文同意这样的论点,但想进一步指出,体验阅读大元建筑最令人感到乐趣之处,并非仅在理解大元几何实践的独到技巧(虽然这方面绝对值得另行研究并书写),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在其几何空间中,可以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状态"。这种不可名状,是超乎几何语言本身的。这种透过物质但最终达到超越物质的状况,如果用文学来比喻的话,那就是一种"诗性"的出现。以诗来比拟大元几何建筑的内涵,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谈论普遍(universality)和独特(peculiarity)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几何来构成建筑,可说是最普遍的方式,几何与建筑之间几乎可说存在等号关系。诗也是如此,诗不但是人类最古老的文体之一,而且这种文体几乎广泛存在每一种语言文字系统之中,诗因此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不过,诗的世界普遍并不妨
2014年05期 No.082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 陈宛茜;
<正>德国建筑学者麦耶(Ulf Meyer),2012年发表了英文世界首部介绍台湾建筑的专著《Architectural Guide Taiwan》(中文版书名为《台湾最有意思的建筑》)。书中将王大闳、李祖原、姚仁喜同列为台湾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而麦耶形容姚仁喜如"闪电般崛起",作品已然超越上一代。王大闳、李祖原、姚仁喜可视为台湾现代建筑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年代,努力突破政治、环境的限制,企图将中国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与现代生活对话。生于北京,20世纪50年代来台定居的王大闳,以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与工法,在建筑中简化中式图样,却保存留白、神秘等中国文化氛围。代表作台北中山纪念馆,在传统中国"宫殿式屋顶"中融入现代建筑飞扬的线条,被誉为台湾第一栋现代中国建筑。
2014年05期 No.08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 阮庆岳;
<正>20世纪90年代起,以台北为中心发展出来的一波新建筑美学运动,与20世纪80年代做出分水岭般的断切。这是中国台湾近代建筑史上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其主要特色在于由商业导向过浓的后现代主义,回转重返入现代主义的大方向,其中姚仁喜建筑师是这波新美学运动的主力舵手,当时其他重要参与建筑师还有简学义、张枢等人。90年代前后,台湾政经环境有着巨大的变动,其中包括1988年元旦解除报禁、7月解除台湾地区戒严、1989年开放政治团体及政党的组设、1991年台湾财政主管部门核准15家新银行设立等,这在台湾建筑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为新美学风潮发生的时代背景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当时也正好逢上台湾房地产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景气高峰,新台币币值处在历史高点,而美国反而正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景气低点,建筑业极端萧条,于是有一股建筑专业人员大量由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返回中国台湾,并迅速主导了台北设计风潮的方向。
2014年05期 No.08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姚仁喜;吕恭安;张华倚;应斐君;江之豪;陈顺惠;杨天闿;钟启彰;曾能芳;王蕾;游育宁;周俊仁;罗天佑;黄文钦;陈彦成;罗淑萍;李佳卿;
<正>兰阳博物馆所毗邻的乌石港,曾是盛极一时的港口,现则属于湿地。博物馆的设计意在重现兰阳当地的独特历史、文化与地形地貌。除了重新建构乌石港的历史以外,博物馆亦利用户外展区的一部分,介绍宜兰丰富的湿地生态。建筑量体的主要几何形体发想来自于海岸边常见的单面山岩石构造。极简建筑几何造型将三角量体斜向插入土中,模仿当地地势。建筑物交错使用固状与玻璃量体:固状量体作为展示及行政空间;玻璃量体则用于
2014年05期 No.082 4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6K] - 姚仁喜;沉国健;王馨慧;刘文礼;孙建钧;张建翔;林佳宪;朱文弘;应斐君;郑乃文;许榉译;巫奇昇;姜妮;
<正>本项目位于江南水乡梦境似的古镇—乌镇。乌镇管理者将乌镇设定为国际重要戏剧节的活动据点。为了实现这个愿景,乌镇剧院的设计委托了姚仁喜建筑师及其团队,设计的最大挑战在于剧院的两个剧场:1 200席的主剧院及600座的多功能剧场,背对背,满足现代剧场机能却又不显突兀地融入于这片古典精巧的水乡。设计应用的代表吉兆的并蒂莲"的隐喻,将这个寓意祥瑞蓬勃的形象,转化为一实一虚的两个椭圆量体,分别配置以两座剧场,重叠并蒂的部分则为舞台区,舞台可依需求合并或单独使用,以创造多样的表演形式。而由于兼具戏剧节表演与观光的双重机
2014年05期 No.082 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8K] - 姚仁喜;张华倚;李国隆;刘文礼;郭贞莹;李宜芳;戴小芹;周俊仁;林奕亨;张庆宗;
<正>农禅寺及法鼓山佛教学院创办人圣严法师在被问及对未来寺庙的想法时表示,他曾在禅定冥想时"看到"寺庙的样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于是他说:"取名为水月道场吧。"坐落于广大关渡平原的农禅寺水月道场于焉诞生。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利用这地灵人杰的环境,营造一处清雅幽静的宗教空间。访客一开始先穿越两面高度不同的墙,作为与外头高速公路之间的缓冲;一进入道场,即能看到远方的主讲堂,静静伫立于80m的荷花池中。超大柱廊在池中的倒影,伴随着飞扬其间的金色帘幔,自成一虚幻雅致风光。主
2014年05期 No.082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3K] - 姚仁喜;吕恭安;张庆宗;罗天佑;江之豪;卢本源;朱惠兰;杨侑瑄;苏雍策;
<正>天主教光仁小学校园历史已久,仍因新的都市分区计划不幸地被分割成三块不规则的校地。新的街道以奇怪的角度衔接,形成紊乱的市区节点。为了重新连接分割的校园并同时全面整修校舍,设计上提议以严格定位的L形建筑物及联结至对角大马路路口的人行天桥,运用清楚明确的秩序,重新巩固混乱交错的市区纹理。体育馆和礼堂设置在运动场下方的地下室,廓清了地面层更多的开放空间。教室面向东方,以降低街道的噪音干扰。校园南侧以新大门、垂直的动线及人行天桥呈现。外墙采用乳白色抿石子并以电镀铝饰条做分割,立面上的冲孔铝百叶,兼具遮荫与通风效果,也是建筑外观的重点。面向室外操场的教室墙面上漆上各种颜色,如万花筒般的斑斓缤纷。
2014年05期 No.082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1K] - 姚仁喜;吕恭安;徐兆立;篮元浚;凌玉美;郑靖薇;赖双龄;罗天佑;李铭钦;
<正>此招待所建案位于主校区北大门旁的坡地上,柚木外观搭配折合的表面,妆点着随性的开窗设计,高度不超过9m,安静地坐落在松木林间,彷彿一只漂浮的木盒子。访客从木盒下方进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会是此量体生成的宁静庭院。白色的庭院中央有一池方形水塘,四周遍是竹林景观。一方面倒映上方的天空,另一方面则为此自然系建案引入静谧感。客房内的天花板、墙壁和地板采用强烈色彩,营造私密氛围。看似随性的专属开窗设计,饶富趣味,访客能以各种方向览赏窗外的松木林,同时让室内的人与户外的天然景致有所连结,使自然与人文建立美好关系。
2014年05期 No.082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2K] - 姚仁喜;吕恭安;张华倚;萧博文;彭家麟;徐兆立;方志伟;许维中;陈良慈;张世恭;詹宗铭;周俊仁;罗天佑;赖双龄;李铭钦;陈彦成;罗淑萍;
<正>项目基地横跨实践大学校园中心地带,南、北向面对既有的校区环境网络,西侧邻40m规划道路,未来是全校的主要门户之一。项目涵盖分列东、西端的图书馆、体育馆及其地下连通的艺文与会议中心,是校园内最重要的全新公共建筑群。西端的体育馆以挑空的大穿廊联系校外,与校内中庭绿地结合起来。体育馆与图书馆都有户外阶梯直达三楼,三楼是校园空中的公共空间,未来相邻建筑可以通过空中走廊进入这些区域,共享大学的公共价值,体会创办人及后继者的用心耕耘。校园不再
2014年05期 No.082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3K] - 姚仁喜;虞永威;张华倚;郑乃文;李谚勋;吴际泰;张祐铨;吕尚寰;郭容恕;邱淑珍;黄淑萍;张倚凤;周俊仁;刘建宏;罗淑萍;洪永宏;
<正>南台湾的高雄港致力于从工业城转型为多功能经贸园区,而中钢企业总部大楼所在的临港地区,正是近年高雄市最大型的都市开发计划催生地,内容包括运输、物流、经贸,与文化、休闲及公共机构等面向。总部大楼这栋建筑物身为此新兴区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将成为高雄港的新门户地标。整栋建筑以4个方形量体中间夹着作为轴心的服务核所构成,量体以八层楼为一单位扭转12.5°,形成动态的几何形体。外观上,每跨越八层楼即采用大型支撑装置,拉背系统在每次间隔处架构阳台。钻石形状的双层帷幕墙营造最佳自然光线及良好通风,在温暖的都会气候里,具有阻热、节能、降低交通噪音等优点。在地平面上创造出圆形水池,方形塔楼便矗立于水池中央;其余部分则种植许多花草树木予以美化,为行人建构出绿意盎然的舒适环境。
2014年05期 No.082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8K] - 姚仁喜;吕恭安;高敦瑞;陈瑞原;张凯智;仇康;王丹熙;刘康钺;郑涵云;曾建豪;廖蔓菁;朱志年;
<正>寒舍艾丽酒店位于寸土寸金、人口稠密的台北市市中心,高耸的商业大楼以空桥相连,在这仅存的几块空地上,寒舍艾丽酒店成就信义区重要的街区枢纽。项目由三个部分组成:主楼是250间客房的商业酒店,建筑裙楼设有购物中心,地下三至五楼作为停车场与机电设备区。建筑物运用"风车状"的平面配置使主楼相对面积较小的客房也能享有最开阔的视野。以便利性为考量在客房正下方的中楼层设置有餐厅、宴会厅、会议室、水疗中心与游泳池等公共区域。一楼的购物中心及酒店共享宽敞的入口广场,以方便旅客上下车或不定期举办活动之用。酒店建筑外观的三角形广角窗,赋予整栋建筑饶富趣味的节奏感,同时也开拓小客房的视野。建筑裙楼采用不同外墙饰板,包括弧形玻璃、冲孔金属板、透明与半透明玻璃墙,构成视觉缤纷的外观,反映出内部多元的空间机能。
2014年05期 No.082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3K] - 赵晓农;康娟;钟善;
<正>姚先生对自己的影响姚先生对设计非常有追求,他常常说,对于相同类型的项目,每一次做都应该有新的东西出来,这样事情才会有进步。他做事情很坚持,只要是他认为是好的事情,就会去跟业主争取,并且要求我们自己先做到最好,他是一个追求细节的建筑师。另外,姚先生常常会站在业主的角度看问题。有的时候,业主对建筑物的一些想法是我们做建筑设计的一个盲区,我们不一定看得到,但他就会把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期望考虑进来,这对设计的发展会有启发。姚先生讲原则,对的事情他很坚持,很多他认为是不合理的项目,他宁愿不接。比如说有些业主对山地开发过度,这会造成比较大的破坏,他觉得这个不好,就宁愿不去做。他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大家也知道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佛教徒做事情就是以一种比较利他的想法在做,比如在大陆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也义务帮忙做了一些学校及医院的设计。他认为这是建筑师应该负的社会责任。这几点是姚先生对我比较大的影响。
2014年05期 No.082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 姚任祥;康娟;钟善;
<正>姚先生个人特质我跟姚先生结婚三十年了,他是一个设计师,很幽默、很新潮,这些是最初的时候他很吸引我的地方。然后我们成立了这个公司,有了三个孩子,夫妻之间也会吵吵闹闹,但有时候我回过头看,还是蛮庆幸自己当初找到了这么个人。姚先生很精进,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事实上,要让身边朝夕相处了那么多年的人还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是很难的,当夫妻之间有了这份敬佩的时候,婚姻就会变得很美好。同时,姚先生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他会花很大的力气去说服业主对环境负责。我们也不是没有犯过错,也曾经因为业主的贪心做出很可怕的房子,然后自己很懊悔。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说服业主能不破坏环境就不要破坏,有时甚至劝业主少盖些楼。换作一般的建筑师,这些话都是很难说出口的。
2014年05期 No.082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正>~~
2014年05期 No.082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正>关于佚人营造:佚人营造由王灏创立于2011年元月,"佚人"是对中国传统中所有卑微或伟大的工匠的通用词,那些佚名的工匠,用灵魂的双手营造了从民居至官衙的各种构筑物。所以,佚人营造秉承的是一种"无名"或者"隐匿"的状态下,用独立的思想去兼用现代与传统的各种营造技巧,改良各种传统材料的使用方式,建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佚人营造坚持设计从小住宅开始,力行把"住宅即艺术品"的观念体现在每个独立的住宅作品中。佚人营造抵制直白的当代城市主义,探索小尺度村落与城市混合共生的各种多元性,所以,佚人营造的工作重点位于城市边缘或中国新式农村。
2014年05期 No.082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7K] - 赵迪;李翔宁;王灏;
<正>建筑模式·生活方式李翔宁:首先,住宅作为一种建筑模式,在中国很少有独立建筑师会把住宅作为自己实践专注的模式。住宅模式有几层关系,第一,古人在建造园林时把住宅作为一种存在方式,比如王澍用元代倪瓒的容膝斋图1来反应自己的建筑哲学,容膝斋图里描绘的是一座非常小的房子,小到只能将自己的脚放进去,从这个层面来说给自己造房子和给别人造房子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如果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2类比,王澍或者中国文人的方式和海德格尔所说的三种方式有共通之处:建、居、思——建造、居住、思考(或哲学思辨),这三种活动在造园的过程中是统一的。住宅建筑有特殊的意义,尤其是给自己建造住宅,所以想首先谈谈你的自宅,能否从刚才这三种哲学存在关系——建造、居住、思考的角度,来谈一谈
2014年05期 No.082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5K] - 王灏;马学鑫;徐丹;
<正>项目背景本住宅位于宁波市春晓镇——一个普通的滨海小村,是建筑师本人度过童年的地方。传统的水平扁平的农村结构保存完好,朴实而无华。祖传的宅基地约250m2,本宅在原二间农舍基础上扩建而来,作为度假和母亲的栖身之所。面对当今农村以千百万计的"洋房"别墅,本住宅尝试用另一种平和朴素的角度来诠释生活本身的简单性。设计理念此宅采用当地产红砖及预制板,用作度假及临时工作室。总体布局采用向心式平面及厚重的砖墙隐喻强烈内向化的住宅哲学。全部建材及家具采用乡间常用材,表达最朴素的生活观。结构采用砖混结构,框架完全自由,梁柱游离在墙与楼板(预制板)之间,营造出流动结构化空间。内部空间呈现的线
2014年05期 No.082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6K] - 朱骞;
<正>本宅位于春晓镇堰潭村,此宅为养老之用,两套面积合约520m2。这个宅子的结构内缩,外部最大的标志就是取代原梁柱位置的玻璃带,倡导了一种"光的结构"。内部空间基本均质化,由光缝引导。此宅东西向四开间,南北向二开间,与周边民宅的轮廓一致。
2014年05期 No.082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1K] - 王灏;
<正>宁波海边的村落基本都位于山脚,规模在100?300户之间,主要是明代以来的移民。现有的农田和村落在几百年前都是海涂地,先民一次次把围海堤向大海推进,取得生存用地。慈岙村就是建在原先的海涂地上。叠宅位于西后田崖。住宅用地紧邻一个20世纪60年代年围起来的水库——稻田灌溉体系中重要一环,这一带基本保留了宁波乡下田园风光。2000年以后乡民陆续不再种稻,他们在原来的稻田上种植了经济树木或蔬菜。宅邸占地约90m2,不规则,呈畚箕形,东西宽12m,南北长约15m,三面环村路,南边是约一亩半(约1000m2)大小的水库。这是一个相当独特的用地。据老人回忆,该住宅用地原先是水库边
2014年05期 No.082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5K]